赵五接过地形图,见黑松林驿站周围标注着几处红点,是伏兵的位置。他下意识摸了摸怀中的铜牌,忽然问阿柴:“你说,一个人若想改个名号,该如何取才好?”
阿柴愣了愣,挠头道:“大人是说…改名?这得找有学问的人吧?比如那些读书的老先生,或是像颜鲁公那样的大官,他们肚子里有墨水,取的字定是好的。”
这话恰好戳中赵五的心事,他默默记下,对阿柴道:“你先带几人去黑松林侦查,摸清伏兵数量,我随后带亲卫赶来。”
阿柴领命离去,赵五则在驿站内整理行装。他打开柳萱缝制的青袍,将“正”字铜牌系在腰间,又把阿罗憾留下的密信和吐蕃地图仔细收好——这些都是指证史思明和吐蕃勾结的关键证据。只是一想到明日要见颜真卿,要以“赵五”之名与这位名臣议事,他便觉得不妥,改名的念头愈发强烈。
入夜,阿柴传回消息:黑松林驿站有五十余名伏兵,史思明的手下和吐蕃使者已在驿站内,正清点从倭人船截来的火药。赵五立刻决定,连夜行动,趁对方不备突袭。
亲卫们换上慕容芷送来的黑色劲装,跟着赵五往黑松林而去。夜色如墨,林间的风带着寒意,偶尔传来几声夜枭的啼叫,更显阴森。快到驿站时,赵五示意众人停步——驿站的窗户透出灯火,里面传来史思明手下的喝骂声和吐蕃语的交谈。
“左边三人一组,绕到驿站后门;右边五人一组,守住树林出口;我带剩下的人从正门进攻!”赵五低声分配任务,手中佩刀缓缓出鞘。
“动手!”
随着一声令下,亲卫们如猛虎般冲出。正门的伏兵来不及反应,便被砍倒在地。赵五一脚踹开驿站大门,只见屋内的史思明手下正围着火药箱,吐蕃使者则坐在桌前,手中拿着一封用吐蕃文写的密信。
“赵五!你竟敢来范阳送死!”史思明的手下嘶吼着,挥刀扑来。
赵五侧身避开,佩刀一挥,将对方的刀劈飞,紧接着一脚将其踹倒。
亲卫们很快控制住局面,吐蕃使者见势不妙,想要烧毁密信,却被赵五一把抓住手腕。
“这封信,正好给朝廷看看你们的阴谋!”赵五夺过密信,展开一看,上面果然写着“秋分时,与史思明夹击凉州”的计划,还有吐蕃在凉州边境集结兵力的数量。
就在这时,驿站外传来马蹄声——是慕容芷亲自赶来!她勒马停在门口,身上还带着伤,却依旧英姿飒爽:“赵大人,我收到消息,颜鲁公正往范阳来,明日就能到!”
赵五心中一喜,却也更添纠结——颜真卿将至,他若再不决定改名,日后以“赵五”之名行事,终究难成气候。他握紧腰间的铜牌,望着驿站内被制服的敌人,忽然下定决心:明日见到颜鲁公,定要请教取字之事。
(第一百一十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