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煤炭一事,简单处理的话,对松江府知府进行惩治,也对阳奉阴违的纺织商人进行处罚,再拨一些煤炭用以安抚百姓,此事便可压制下去。
但郑三俊思来想去,始终觉得此事不能如此简单处置,便打定主意去寻几个阁臣商议商议。
不料刚走出千步廊,就见吕大器脚步匆匆而来,见了郑三俊笑着行礼,“下官正要寻郑尚书,可是赶巧了!”
郑三俊收回脚步,将吕大器迎入值房中,“吕大人前来所为何事?”
吕大器坐下后叹了一声,脸上笑容被愁容所代替,“还不是因为这鬼天气,”吕大器说着搓了搓手,“今年比往年更冷,运河结冰,船舶往来不利,不少要运往港口的货物都堵在码头,那些行商日日来寻下官,说延误了出货日期,别说赚银钱了,怕是还得赔一笔。”
“去岁不是用了冰橇?”郑三俊问道。
“冰橇的确可行,但到底承载量小了些,只能按照顺序一批批来,”吕大器朝郑三俊拱了拱手,“郑尚书,下官想调用海船,不知是否可行?”
“海船?”
“是,下官想着,先将货物以陆路运送至登莱,再通过海路送至沿海各港口,虽然慢一些,但载货量却是河运无法比拟的,只不过。”
郑三俊明白吕大器的意思,登莱有海船,但却是郑芝龙的麾下,郑芝龙不在,也该兵部调动。
但货物这块,又的确是户部负责,吕大器找自己说这事,是要自己去同兵部商议,再上禀陛下抉择。
“说起海贸一事,本官这儿正好有一件事要同吕大人商议,”郑三俊并没有立即回复,而是将手中奏本递给吕大器,“关于松江棉布。”
松江府用上蒸汽纺织机后,织出的棉布主要是售往海外,这一年来产出虽然并不多,但因质地上乘广受好评,海贸商人的订单也就多了起来。
这是...出什么问题了?
待吕大器看完,眉头也锁了起来。
“陛下的意思...是要保障民生,机器定然是开不得的,但若是如此,海贸商人的订单,定会延期...”吕大器又长叹一声,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事都赶到一块儿来了。
“当初陛下推行蒸汽纺织机,这些纺织商人可都是积极响应的,若因为此事处置了他们...”郑三俊身子前倾,低声道:“又或者,当真断了他们煤炭供应,让他们没法用机器织布,他们会如何看待朝廷?接下去再行推广蒸汽纺织机,怕就会困难重重了!”
吕大器点头,这便是个问题了。
“大明的信誉好不容重新建立起来,若因为松江棉布一事...得不偿失啊!”
“可这奏本中也说了,天气严寒,纺织机也不稳定,织出的布匹品质也就不成...”郑三俊摇头,眼下怎么看,都是进退两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