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结盟(1 / 2)

“被曹总兵留下的那二人,是个什么来头?本将瞧着,可像是不一般的人啊!”

李来亨帐中,他摆了一桌看着还算丰盛的接风宴,朝剩下几人打探着消息。

“他们啊,嘿,那在京中可是鼎鼎大名!”其中一人嗤笑一声,“定国公知道吗?他家有个小孙子叫徐熹的,焦廷文和赵在先原本就是那徐熹的狗腿子!”

“哦?可本将听闻,定国公不是...”

“对对对,死了,徐熹这小子投奔魏国公,干了些没头脑的勾当,也死了,只能说焦廷文和赵在先走了狗屎运,没被连累。”

“也得他们两个做伯爷的爹拿出的银子够多,才能换了他们的命来!”

“可不是,就这样还能入军事学院呢!”

“入了又怎样?仗着家里有钱,整天不是泡在八大胡同,就是在外城跑马惹事,那姓焦的,听说为了个戏子,能把半个酒楼给砸了!”

“对对对,赵在先也不遑多让,这小子别的本事没有,吃喝玩乐样样精通,斗蛐蛐能赌掉一座宅子,前两年还在城外庄子上为了争猎场,跟我旁支家的子弟大打出手,闹得满城风雨。”

“你这还是旁支呢,那姓焦的还对我动过手,当初要不是因为徐熹那小子罩着他,我担心连累家里,哼,怎能忍下这口气!”

众人你一眼我一句,将焦、赵二人在京师的辉煌过往描绘得淋漓尽致结论高度一致:这就是俩靠着祖荫、不学无术、被塞进军事学院镀金的废物点心。

李来亨静静听着,脸上适时露出惊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

“原来如此,哎...朝廷...也是难啊,派这么两位来,怕是指不上他们能做些什么,只求莫要添乱就好!”

“参将放心。”众人纷纷附和,“谅他们两个纨绔,能掀起什么风浪?”

......

紫禁城中,宫灯已是亮了起来,朱由检伸了个懒腰,命人摆架朝永寿宫去。

进殿之后,朱由检却见柳如是没如往常一般读书写字,而是命宫人正收拾着什么。

他走上前仔细去瞧,只见殿中放着一口大箱笼,里头整齐叠着不少绫罗绸缎,不由好奇,“收拾这些做什么?”

“见过陛下!”柳如是朝皇帝行了礼,指着手边正要收拾的布帛道:“平日尚宫送来的不少,陛下又多有赏赐,妾哪里用得完?圆圆同吴将军去了辽东,妾惦记,就收拾一些出来,命人给圆圆送去。”

“怎么?你还担心吴大将军养不起陈圆圆?朕看啊,别说这些绫罗绸缎,就是上好的皮货也是不缺的!”

“妾自然知晓,”柳如是闻言嗔了朱由检一眼,“不过就是妾的一番心意罢了,哎,说起她呀,去了辽东也不给妾来封信,真个是没良心的。”

朱由检看着柳如是脸上露出几分怅然神色,知晓她定然是想念小姐妹,陈圆圆去了辽东,还有董小宛、李香君也都离开了京师...

“你也放心,眼下辽东太平,只不过气候要比京师严寒一些,多备些炭火柴薪,多做几件暖和的大氅,日子不会难过。”

柳如是“嗯”了一声,继而又长叹一声,“妾也希望她能过得好些!”

朱由检脸上挂着舒和笑意,心中却在想另一件事。

就在昨日,辽东送来消息,赫图阿拉的多尔衮想要派使臣入京,同他们商议两国交好以及通商一事。

带来的多尔衮手书中,言辞极为恭顺,表示“痛改前非”、只求“守土安民”。

可多尔衮是什么人?

若是从前的崇祯或许还抱有幻想,可眼下换了灵魂的朱由检,那是一个字都不会相信的。

多尔衮这份书信的意图定是麻痹他们,而为何要麻痹他们?背后定然有更深的理由。

不得不让人更为警惕啊!

朱由检已是命辽东军加强戒备,增派哨探,严密监督赫图阿拉附近以及北方的动向,若发现有建奴的活动迹象,立即上报。

同时,命令蓬莱水师北巡,沿着朝鲜海峡北上,巡弋至苦兀(库页岛)附近,一方面是盯着建奴,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大明在海上的实力,震慑可能同建奴结盟的盟友。

......

入了春的西伯利亚仍旧寒风呼啸,如同裹着冰碴的鞭子,抽打着简陋的木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