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你看看你,我就说不要不要,你怎么,哎呀,我们给你邮过去吧。”
还不等沈枝说完,姜雨眠赶紧道。
“这件事情我和秦川商量过了,这笔钱本来就是赔偿给你们的,拿着吧,邮过来我也不要!”
说着就赶紧挂断了电话。
秦父秦母这才知道,姜雨眠把那三百多块留给了老大他们一家,回家属院的路上,秦母挽着姜雨眠的胳膊还在感慨。
“娘当儿媳妇的时候啊,笨,被娘家三言两语就哄骗走了不少东西,虽然那时候穷的只能吃的上饭,还得东躲西藏的。”
“我婆婆那个时候是乡里私塾先生家的孩子,懂不少道理,就教我,后来,我见了枝枝那孩子,就觉得,她和我真像啊,我就把我懂的都教给她。”
“之前我还担心,你们妯娌俩处不到一起,没想到,反倒是像亲姐妹了。”
一个目不识丁,一个才学匪浅。
姜雨眠倒觉得,其实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和读书识字关系不大,嫂子不识字,但是她在教秦勇和妞妞的时候,嫂子并不会嫉妒她能教孩子,反而是羡慕和感激。
羡慕她能读书却不嫉妒,感激她愿意教孩子而不埋怨。
她和嫂子聊外面的世界,聊书中的故事,嫂子虽然听不懂,却是一个很好的听众,甚至愿意学习,很是向往,而不是一心想把她拽下神坛,和自己一起跌入泥泞。
嫂子在说起家长里短的八卦时,姜雨眠也能听得津津有味,并不会觉得对方只能聊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嫌弃对方粗鄙不堪。
人和人相处,首先看人品,其次是内在,然后才是学识。
一晃眼,就过了两天。
托儿所要过了十五才开学,安安宁宁跟着秦母去后山脚下的小菜地里玩,也很开心。
姜雨眠上班第一天,就接到了秦川的电话。
“安顿好了吗?”
秦川难掩心底的激动,但是每个人最多只有十分钟的通话时间,他就长话短说。
“这边人多,打电话要排队,以后我不一定有时间给你们打电话,会经常写信的。”
“首都发展的很好,地铁都已经试运营了,你不知道什么是地铁吧,就是在地底下跑的火车,等以后带你去坐。”
“这边食堂的饭菜和老家差不多,有很多我喜欢的辣口,食堂有个川省的师傅做饭,还有……”
秦川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他看着腕表上的时间,八分钟之后,才停下。
“眠眠,我很好,不用担心,吃住都很好,每天训练完去上课,不懂的我会问,你说过的,要不耻下问。”
姜雨眠抿着唇,眼底始终含着笑意,听他说完之后,才赶紧说了一声。
“你走那天下午和大哥大嫂通了电话,我和爹娘,孩子在家也很好,等你来信。”
时间快到了,秦川不想让排队的人等太久,“好,眠眠,我……”
这个时代表达爱意太含蓄,饶是秦川脸皮厚也不好意思,在还有人围观的情况下,说出“我爱你,我想你这些话。”
虽然他没说完,但姜雨眠也明白他话中的意思。
“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