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慢看济公传 > 第45章 华云龙气走西川 镇八方义结英雄

第45章 华云龙气走西川 镇八方义结英雄(2 / 2)

曾知县也是怒不可遏,拍案斥责李文芳:“李文芳!你身为孝廉,读圣贤书,本该奉公守法,洁身自好!你却做出这等丧尽天良之事!为子不孝,为臣必不忠;对兄弟不义,对朋友必无信!你兄弟英年早逝,你本该怜恤孤儿寡母,维护李氏门风!赵氏苦守贞节,你却施以虎狼之心,设下如此奸险毒计!你死后有何面目去见你兄弟的亡魂?!你知法犯法,本县定要重重治你!你是认打,还是认罚?!”

李文芳被骂得面如死灰,浑身颤抖,羞愧得无地自容。他知道大势已去,只能磕头求饶:“老父母大人息怒!学生……学生知罪!认打如何?认罚又如何?恳请老父母开恩!”

曾知县厉声道:“若认打,本县立刻行文上报学政,革去你的孝廉功名,并将你重责收监!若认罚,本县念你初犯(或念及体面),尚可网开一面!罚你五万两白银,给赵氏请旌表、立牌坊,表彰其贞节!你李家所有产业,暂归赵氏掌管,用于抚养末郎儿成人!你还需立下甘结(保证书),若赵氏母子日后有任何闪失,唯你是问!另外,你必须亲自请动本地乡绅,用轿子将你弟妇赵氏风风光光接回李府!若有一条不遵,本县定严惩不贷!”

李文芳一听,虽然罚得极重,但总比身败名裂、锒铛入狱要好,连忙磕头如捣蒜:“学生认罚!学生认罚!一切谨遵老父母大人公断!”

曾知县余怒未消,又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本县还要责罚你,以免你恶习不改!来人!传吏房书办!责打李文芳一百戒尺!以示惩戒!”

吏房书办上前,李文芳虽是本地乡绅,此刻也只得苦苦哀求。曾知县道:“本县已是法外开恩,未让皂隶用刑棍打你,已是便宜你了!”书办于是上前,抡起戒尺,结结实实地打了一百下,直打得李文芳掌心红肿,惨叫连连。

接着,曾知县又训斥赵海明:“赵海明!你身为人父,见事不明,偏听偏信,几乎逼死贞节女儿!你认打还是认罚?”

赵海明自知理亏,叩头道:“小老儿糊涂!但凭大老爷处置!”

知县道:“若认打,革去你员外身份,重打二百军棍!若认罚,罚你出银三千两,非为本县私用,而是为你女儿修建一座‘节烈祠’,以表彰其贞烈,流芳百世!”

赵海明连忙道:“小老儿认罚!莫说三千两,就是六千两,只要能为女儿正名,小老儿也心甘情愿!”

知县又对李氏道:“李氏,你日后需尽心服侍二主母,虽非久为奶娘,既在其位,当谋其事。你二主母体恤你,你更应知恩图报,将小公子抚养成人,于你亦是功德一件。”李氏连连称是。

最后,知县怒斥汤二:“汤二!你这狼心狗肺之徒!二员外在世时待你不薄,他死后你不知感恩图报,反而助纣为虐,陷害主母!来人!将汤二拉下去,重责八十大板!戴二十五斤重枷,在本县衙门前示众三个月!期满后递解回原籍,交当地官府严加管束!”

案件至此,真相大白。李文芳当场写下甘结和罚银字据,并承诺即刻邀请乡绅,用轿子接赵玉贞回府。赵玉贞抱着失而复得的儿子,与父亲赵海明相拥而泣,沉冤得雪,悲喜交加。

众人退下后,曾知县看着堂下笑嘻嘻的济公,却为了难。心想:“这和尚在此案中立下大功,若无他,此案难破。可他自称火工道被杀,我上哪儿给他找凶手去?若说他诬告,又于理不合……不如吓唬他几句,打他几下,胡乱轰走了事。”

谁知他这念头刚起,还没开口,济公就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笑着说道:“大老爷,您是不是为难了?想着要是没我和尚,这案子破不了;可要说多亏了我,又得给我办那图财害命的案子。莫不如吓唬我几句,打我几下,糊里糊涂把我赶走,对不对?”

曾知县被说中心事,尴尬不已,索性把脸一沉:“好个刁滑的和尚!竟敢揣度本县心思!来人!拉下去打!”

衙役们上前就要拉扯济公。济公却嚷嚷起来:“哎呦!要打人啦!和尚我要挨打啦!”

他刚喊了两声,就听堂外有人高喊:“大老爷!千万别打!千万别打我们那位和尚啊!”

只见一个仆人打扮的中年汉子,背着一个蓝布包袱,急匆匆跑上堂来,跪倒在地。

曾知县问道:“你是何人?”

那人道:“回大老爷,小人名叫赵福!是……是这位和尚的火工道!我和和尚走在半路,小人去出恭,回来就没追上和尚。一打听,听说和尚打了官司,小人赶紧就来了!”

济公笑道:“老爷,您看,我的火工道这不是来了吗?您打开他的包袱看看,要是里面的东西跟汤二那个包袱对不上,那就算我和尚诬告!”

曾知县命人打开赵福的包袱一看,果然!里面的东西——红绸、白布、银两(也是三十七块)、铜钱、旧衣鞋等等,与汤二的那个包袱一模一样!

曾知县心中惊疑,看赵福的言谈举止,根本不像个火工道人。他厉声问道:“赵福!你老实交代!你到底是何人?这和尚又是哪座庙的?”

赵福见瞒不过,只好将济公的真实身份和盘托出:乃是西湖灵隐寺的得道高僧,秦丞相的替僧,神通广大的济公活佛!此次是受临安太守赵凤山之托,前来昆山为赵太夫人治眼病的。

曾知县一听,惊得立刻从公案后站了起来!他早就听闻过济公活佛的种种神奇传说,没想到今日竟以这种方式得见!他连忙整理衣冠,快步走到堂下,对着济公躬身施礼,惶恐地说道:“哎呀!不知是圣僧佛驾光临,弟子有眼无珠,多有得罪!万望圣僧海涵!若非圣僧暗中施展神通,弟子这桩冤案恐怕永难昭雪!圣僧真是功德无量!”

济公摆摆手,笑道:“罢了罢了,和尚我不计较这些。这两个包袱嘛,就赏给赵福、赵禄他们吧,这一路也辛苦他们了。”

案件了结,济公随赵福、赵禄回到赵凤鸣府中。他取出药丸,化为药水,给赵太夫人清洗眼睛。连洗三天,赵太夫人原本模糊的双眼竟渐渐清晰,重见光明!赵凤鸣感激不尽,先派人回临安向兄长报喜,然后极力挽留济公在府中多住些时日。

济公在赵府一住就是三个月,每日与赵凤鸣谈天说地,讲经论道,相处甚欢。赵太夫人眼疾痊愈,心情舒畅,赵府上下对济公敬若神明。

然而这一天,府门外忽然来了两位风尘仆仆、神色焦急的官差,指名道姓要见济公。他们是来自临安府的班头,说有十万火急的大事,必须请圣僧即刻回临安!

济公指指一算,心中已然明了,临安城恐怕是出了塌天大祸!他不敢耽搁,辞别赵家众人,随两位班头匆匆上路。究竟临安发生了何等惊天动地的大事,亟待济公回去化解?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