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我,大明最穷县令!老朱跪求贪污 > 第234章 整顿都察院,我让巡查御史带着尺子去上班!

第234章 整顿都察院,我让巡查御史带着尺子去上班!(1 / 2)

苏白在都察院逐渐站稳脚跟,他并未急于大刀阔斧地改革,而是先从梳理积案、明确规程入手。

他深知,在明朝这个官僚体系里,贸然触动太多人利益只会寸步难行。

他清楚知道大明后期吏治腐败、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就在于考核监督机制的形式化。

他仔细翻阅了都察院过往的考核记录和弹劾案例。

他发现很多巡查御史的奏报流于表面。

对地方官员的考评多是些老成持重、勤勉王事之类的套话,缺乏具体政绩和数据的支撑。

而弹劾也多集中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或者等对方倒台后再跟风参奏,少有真正触及核心问题的监察。

这日,他召集几位较为务实、风评尚可的御史。

几人在他的值房内议事。

苏白开门见山,语气平和却带着分量。

“诸位,都察院职责在于监察百官,纠劾不法,乃陛下耳目,朝廷纲纪所系。”

“然观近年案牍,弹劾虽多,能切中时弊者少。巡查虽频,能明察秋毫者寡。”

“长此以往,非但不能震慑贪墨,反易使宵小之辈心存侥幸,庸碌之官滥竽充数。”

几位御史相互看了看。

一位姓孙的御史开口,语气带着认同。

“苏佥宪所言甚是。只是……地方情弊盘根错节,巡查时日有限,难以深入。”

“且考评官员,若无明确尺度,也易流于空泛,或为人情所困。”

苏白点点头,认可对方的说法。

“孙御史所言,正是难点所在。”

“本官近日思得一法,或可尝试。”

他取出一份自己草拟的章程。

“日后御史出巡,除常规事项外,需重点核查几项。一,钱粮赋税,核对历年账册,抽查库银实物。”

“二,刑名诉讼,调阅卷宗,查有无冤滞、拖延,三,工程营造,勘验现场,核实物料用工。四,民生利弊,暗访民间,听诉百姓疾苦。”

他顿了顿,继续开口。

“考评官员,亦需量化。”

“可设政绩清单,列明其在任期间,垦荒多少,修渠几何,狱讼清结几成,库银有无亏空,民讼多寡等等。”

“以此为基础,再结合风评,给出等次。弹劾奏章,也需证据确凿,条理清晰,避免空言指摘。”

几位御史听着,脸上露出思索之色。

这套方法听起来更加具体,也更有操作性。

但无疑会增加巡查的工作量和难度,也更容易得罪人。

另一位姓钱的御史迟疑开口,语气带着顾虑。

“苏佥宪此法甚好,只是……若严格推行,恐必肯如实提供。”

苏白早已料到会有此问,从容回应。

“阻力必然会有,然我等既食君禄,担此重任,岂能因噎废食?数据不实,便查其不实之因,州县反弹,便究其反弹之由。”

“非常之功,待非常之人。初始阶段,可选一二省份试行,由诸位中勇于任事者担纲,做出表率。”

“本官亦会向陛下陈明利害,争取支持。”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稳。

“我等此举,非为苛责,实为澄清吏治,奖优罚劣,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唯有纲纪肃然,政令畅通,方能国泰民安。”

几位御史见苏白思路清晰,决心坚定,且愿意亲自向上争取。

心中顾虑稍减,纷纷表示愿尽力一试。

苏白知道,仅靠都察院自身推动还远远不够。

他利用一次向朱元璋禀报公务的机会。

将自己整饬都察院、试行量化考评的想法,以强化监察、甄别贤愚、提升行政效能为由,委婉地提了出来。

朱元璋是何等精明之人,立刻听出了其中的门道。

他这些年对官员敷衍塞责、贪腐隐晦之事早已深恶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