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雷霆的第二天,洛杉矶的阳光似乎都带着一丝胜利的余温。但比阳光更灼热的,是各大体育媒体对湖人赛季首秀,尤其是对陆鸣表现的热烈讨论。一夜之间,“组织前锋”这个词,开始频繁地与陆鸣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陆鸣难得地睡了个懒觉,醒来后习惯性地抓起手机刷新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洛杉矶时报》体育版的头条标题:《不仅仅是防守:陆鸣的进化,湖人卫冕的x因素》。
文章详细分析了陆鸣在对阵雷霆比赛中的表现,重点提到了他的10次助攻和作为三角进攻轴心的作用。记者写道:
“……我们习惯了陆在防守端的飞天遁地和进攻端的空切暴扣,但昨晚,他向我们展示了他比赛的另一面——卓越的球场视野和传球创造力。当一名身高2米11、运动能力顶级的锋线球员开始像控卫一样思考和组织时,对手的防守计划将不得不彻底改变。他或许正在重新定义自己在球队中的角色,甚至可能重新定义这个时代对锋线球员的期待。”
陆鸣看得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里美滋滋的,但嘴上还是对着空气嘟囔:“嗯,写得还行,基本属实,就是夸得还不够狠。”
他又点开ESpN的官网,专家圆桌讨论的标题更直接:《陆:湖人隐藏的组织核心?》几位分析师各抒己见。有人持谨慎乐观态度:
“一场比赛样本太小,需要观察他能否在面对更严谨防守时保持这种效率。但无可否认,他的传球天赋被严重低估了。”有人则大胆预测:“如果陆能稳定贡献7-8次助攻,同时保持他顶级的防守和篮板,那么湖人将拥有一个几乎无解的进攻发起点,科比的进攻压力将大大减轻,这支湖人会比上赛季更加可怕。”
当然,也有质疑的声音:“对阵年轻的雷霆说明不了什么,等到面对马刺、凯尔特人那种纪律严明的防守体系,才是真正的考验。”
社交媒体上,球迷们的反应更是热烈。陆鸣的推特粉丝数一夜间暴涨。有湖人球迷疯狂吹捧:“我早就说过!卢克是魔术师和皮蓬的结合体!”有中立球迷惊叹:“一个中国球员在NbA打组织前锋?这太酷了!”也有其他球队的球迷泼冷水:“昙花一现罢了,等着被波波维奇教做人吧!”
陆鸣刷着这些评论,时而傻笑,时而撇嘴,活脱脱一个得到新玩具的大男孩。他甚至看到了几条中文媒体的报道截图,标题诸如《陆鸣变身组织核心,湖人战术升级!》《从蓝领到发动机,中国陆的NbA奇迹!》,让他倍感亲切。
“嘿嘿,哥们儿这下是真出名了。”他得意地揉了揉鼻子,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身披“组织大师”光环的样子。
下午来到训练馆,气氛明显不同。拜纳姆第一个凑上来,挤眉弄眼地说:“可以啊,‘组织前锋’!现在媒体都快把你吹上天了!下次记得多给我传几个空接,让哥们儿也上上头条!”
陆鸣故作深沉地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安猪同志,组织传球是一门艺术,要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运用,岂能儿戏?你要做的就是卡好位,张开手,剩下的,交给艺术家。”说完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奥多姆走过来,用他那种独特的慵懒腔调说:“嘿,陆,欢迎加入‘组织前锋’俱乐部。不过提醒你,这活儿可不好干,既得得分,又得传球,还得防守,累得很。”奥多姆自己就是联盟中最早被冠以“potForward”称号的球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