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热议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但很快就被一波接一波的胜利所淹没。湖人队的连胜脚步并未停歇,而陆鸣的表现,也并未如某些质疑者所预料的那样昙花一现,反而随着赛季的深入,变得越发稳定和高效。
NbA官方每周更新的数据榜单,悄然记录着这种变化。
在赛季初的榜单上,陆鸣的名字大多出现在防守类数据的顶端——篮板榜前五、盖帽榜前三、抢断榜前五,俨然一副顶级防守大闸的模样。但在得分榜上,他的名字还徘徊在三十名开外,场均得分刚过10分。
然而,几周过去,细心的人们发现,那个在得分榜上原本并不起眼的名字,正以一种稳健的步伐,一步步向上攀升。
二十五名...二十名...十八名...
这种提升并非来自于某一场比赛的突然爆发,而是通过一场又一场稳定输出的积累。他的得分方式也日益多样:
对阵孟菲斯灰熊,他利用空切和反击,高效砍下19分;
对阵洛杉矶快船,他中距离手感火热,11投8中,罚球4中4,拿下20分;
对阵金州勇士,他在三分线外意外找到准星,命中3记三分,贡献17分;
对阵新奥尔良黄蜂,他不断冲击篮筐,博得8次罚球,全场拿下18分;
他的场均得分,从10分出头,稳步提升到了接近16分!虽然与科比那种场均30+的超级得分手相比仍有巨大差距,也远不如勒布朗·詹姆斯、安东尼等顶级小前锋,但他已经悄然挤进了联盟得分榜的前十五位!排在他前面的,无一不是声名显赫的得分手或球队绝对核心。
更可怕的是他的效率。他的投篮命中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三分命中率也有35%左右,罚球命中率更是接近80%。对于一个并非球队第一进攻选择,且将大量精力投入防守的球员来说,这份效率堪称恐怖。
训练馆里,拜纳姆举着最新一期的数据统计表,大呼小叫:“我靠!平头哥!你什么时候偷偷爬到得分榜第14了?场均15.8分?比老子还高0.3分?!这数据造假了吧?”
陆鸣正在练习底角三分,闻言头也没回,淡淡道:“安猪,注意你的用词,这叫实力体现,水到渠成。你以为都跟你似的,得分全靠撅屁股硬凿,效率低得感人。”
“放屁!老子那是内线杀伤力!是统治力的体现!你那就是偷鸡摸狗!”拜纳姆不服气地嚷嚷,“有本事比场均篮板?比盖帽?”
“哦?篮板你好像也就比我多0.5个吧?盖帽我好像还比你多0.2个呢?”陆鸣停下投篮,转过身,掰着手指头算道,“所以,某位自称统治级的中锋,得分没我高,篮板差不多,盖帽还不如我...这统治力,统治的是饮水机吗?”
“我他妈...”拜纳姆被噎得满脸通红,差点冲上来和陆鸣“决斗”,被奥多姆笑着拉开。
加索尔看着斗嘴的两人,对身边的科比笑道:“卢的进步真是太惊人了。他现在越来越有信心,处理球也合理多了。”
科比点了点头,看着陆鸣又一次命中三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他夏天流的汗,现在看到回报了。不过,还不够。”
菲尔·杰克逊在战术会议上,也越来越多地将陆鸣的得分能力纳入常规战术布置。“卢,这个回合你落到弱侧底角,如果科比被夹击,保罗(加索尔)的球会第一时间传给你,果断投。”“卢,你和拉马尔(奥多姆)打一个交叉掩护,切出接球,如果换防的是大个子,直接投,如果是小个子,可以突破。”
陆鸣逐渐从一个单纯的战术终结点,变成了一个需要对手防守策略慎重对待的威胁点。对手不再敢轻易放空他,这反过来为科比和加索尔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也为拜纳姆的低位单打减少了包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