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专题调研的座谈会,安排在市政府的中型会议室。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十几位被邀请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行业协会负责人。气氛看似平和,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张力。
沈青云坐在主位,周明宇在一旁负责记录。他目光平和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这些都是滨州各个领域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舆论的走向。
会议开始,沈青云首先做了简短开场,坦诚了滨州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不足,表达了新一届政府锐意改革的决心,并简要介绍了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的思路。他的态度诚恳,姿态放得很低。
随后,代表们开始发言。起初,大家的发言还比较温和,多是泛泛而谈,提出一些普遍性的建议。但随着讨论深入,几位之前提交过“担忧”类建议的代表开始按捺不住。
一位来自传统制造业协会的王委员,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质疑:“沈市长,我们很支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但是,现在市里大力推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一下子变得那么高,尤其是对研发投入、亩均税收的要求,对我们这些传统企业来说,压力非常大啊!我们担心,这样会不会导致资源过度向所谓‘高新’企业倾斜,而忽视了占企业总数八成以上的传统中小企业的生存?会不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他的发言,立刻引起了另外几位代表的附和。
“是啊,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和积累。搞得太急,
“招商引资也不能只看‘高精尖’,有些配套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稳定就业也很重要,不能一刀切地排斥。”
这些言论,与沈青云之前看到的建议提案如出一辙,显然是有备而来。
沈青云耐心地听着,没有打断,直到几位代表都发言完毕,会议室暂时安静下来。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将目光转向一位一直沉默的年轻代表,他是滨州青年企业家协会的会长,名下有一家发展迅速的科技公司。
“李会长,你们年轻企业家,对目前的营商环境和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有什么感受?”沈青云点名问道。
那位李会长似乎有些意外,但很快镇定下来,他清了清嗓子,说道:“沈市长,各位代表,我说点可能不太一样的看法。我们公司是做人工智能算法应用的,创业初期非常艰难,最大的痛点不是别的,正是王委员提到的那些‘不公平’!”
他语气有些激动:“过去,资源确实更多流向了一些有关系、有背景的企业,或者是一些看似规模大、但技术落后的传统企业。我们这种靠技术、靠创新的小公司,想申请一点扶持资金,门槛高、流程长,还经常遇到‘玻璃门’、‘旋转门’。现在市里提出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我们举双手赞成!这恰恰是给我们这些没有背景、只有技术的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我们不怕考核严格,我们怕的是没有规则,或者规则可以被随意解释!”
这位年轻企业家的发言,像一块石头投入水中,激起了不同的反应。几位传统行业的代表面露不悦,而另外几位来自新兴领域的代表则频频点头。
沈青云把握住这个机会,接过了话头,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