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 第161章 试点启幕与意外线索

第161章 试点启幕与意外线索(1 / 1)

常委会的决议如同一声发令枪,滨州高质量发展的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帷幕。第二天上午九点,高新区主任马天宇和城西区委书记郑国平准时来到了沈青云的办公室。

两人的神色截然不同。马天宇虽然努力保持镇定,但眉宇间仍能看出一丝被上次调研“敲打”后的余悸和面对未知考核的压力。而城西区委书记郑国平,一位年近五十、面相敦厚的干部,则更多的是茫然和忐忑。城西区是滨州的老工业区,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多,民营经济活力不足,突然被选为高质量发展试点,他感觉像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前途未卜。

沈青云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他首先再次强调了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市委的坚定决心,然后分别对两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天宇同志,”沈青云看向马天宇,目光锐利,“高新区是滨州创新的门面,试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你的任务,不是维持现状,而是要破局!要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本土领军企业、优化创新生态这几个核心,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管委会首先要转变观念,招商不能再‘捡到篮子都是菜’,要精准聚焦,要看技术含量、看市场前景、看产业带动作用。试点方案里的指标,是底线要求,不是上限,我希望高新区能自我加压,做出样板!”

马天宇后背渗出冷汗,连忙表态:“请沈市长放心,我们高新区一定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精神,坚决扭转发展理念,全力以赴完成试点任务,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沈青云点点头,目光转向郑国平,语气稍缓,但要求同样具体:“国平同志,城西区的试点,难度更大,意义也更特殊。你们的重点,不在于追求不切实际的高精尖,而在于‘转型’和‘升级’。一是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转型,要利用好市里的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盘活存量资源,特别是那些低效利用的工业用地和闲置厂房,想办法引入新的产业业态,激活发展潜力;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融资、人才方面的痛点。你的考核指标里,研发投入增长是关键,但这需要过程,市里会给予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你要做的,是真正把政策落实到企业,激发它们的内生动力。”

郑国平感受到沈青云话语中的理解和支持,紧张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他用力点头:“沈市长,我们城西区底子薄,但干部队伍想干事的心是热的!我们一定按照您的指示,把试点当作一次浴火重生的机会,扎扎实实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和营商环境优化,努力走出一条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好!”沈青云站起身,走到墙上悬挂的滨州市地图前,指着高新区和城西区的位置,“你们两个区,一个代表未来,一个承载过去,但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滨州的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设在市政府,由我直接负责,周明宇同志担任联络员。遇到问题,随时可以直接向我或者明宇同志反映。我要看到的是行动,是变化,是企业和群众的真实获得感!”

送走马天宇和郑国平,沈青云能感觉到他们肩上的压力,但也看到了他们被激发起来的斗志。改革的关键在于人,在于执行层是否真正理解和动起来。

试点工作紧锣密鼓地铺开。沈青云让周明宇密切跟踪两区的进展,每周都要提交详细的试点工作周报。他自己则继续按照计划,调研其他区和重点企业,同时开始着手酝酿更大范围的营商环境优化方案。

这天下午,沈青云在周明宇的陪同下,轻车简从,来到城西区一家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老牌国有改制企业——滨州第二纺织机械厂进行调研。这家企业曾经辉煌过,但近年来产品老化,市场萎缩,经营陷入困境,正是城西区传统产业转型的典型缩影。

厂长是一位名叫刘建国的老同志,头发花白,穿着有些发旧的工作服,亲自在厂门口迎接。厂区显得有些破败,机器轰鸣声也远不如往日密集。

刘厂长带着沈青云参观生产车间,介绍着企业的情况,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和焦虑:“沈市长,不瞒您说,我们厂现在很难啊!老产品卖不动,想开发新产品,一是缺资金,二是缺技术,三是……唉,也缺敢闯敢试的劲儿了。这几年,也尝试过跟外面合作,但总感觉使不上力,有的合作方条件苛刻,有的……”他欲言又止,摇了摇头。

沈青云仔细听着,观察着车间里略显陈旧的设备和工人脸上带着些麻木的神情,眉头微蹙。他鼓励道:“刘厂长,困难是暂时的。市里区里现在高度重视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会有政策支持。关键是企业自身要动起来,要找准市场方向,敢于投入研发。”

“研发我们也想啊,”刘厂长苦笑道,“前年,我们厂里几个技术骨干,自己琢磨了一个智能化改造方案,如果成了,能大幅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当时我们也向上打了报告,申请一部分扶持资金……”

“后来呢?”沈青云追问。

“后来……区里经贸局也来看过,说是要研究研究,然后就没下文了。”刘厂长叹了口气,“再后来,听说那个方案……好像被区里推荐给另一家新成立的什么科技公司了,那家公司背景好像挺硬。我们也就心灰意冷了。”

沈青云的脚步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芒。他状似随意地问道:“哦?还有这事?那家科技公司叫什么名字?后来他们的产品出来了吗?”

刘厂长努力回想了一下:“好像叫……叫‘鼎创科技’?对,是这个名字。产品有没有出来就不清楚了,反正我们厂是没见到。”

“鼎创科技……”沈青云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面上不动声色,继续鼓励刘厂长要重拾信心,抓住试点机遇,并表示市里会关注类似的情况。

调研结束,在返回市政府的车上,沈青云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反复回响着刘厂长那句看似无奈的抱怨。“上报的方案被搁置,然后疑似被转给了有背景的公司……”这背后,是否隐藏着利用职权阻碍企业发展、甚至进行利益输送的问题?

他睁开眼,对副驾驶座的周明宇吩咐道:“明宇,回去后,你侧面了解一下这个‘鼎创科技’的基本情况,还有它和城西区经贸局,或者区里其他领导,有没有什么关联。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声张。”

“明白,市长。”周明宇心领神会,意识到沈市长可能捕捉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这不仅仅是企业自身困难的问题,可能触及了更深层次的,阻碍改革发展、破坏营商环境的腐败问题。

沈青云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目光深邃。高质量发展与反腐败,犹如一体两面。不破除旧有发展模式下的利益藩篱和腐败毒瘤,新的发展动能就难以真正释放。试点工作刚刚开始,一条意外的线索,似乎预示着,这场深刻的变革,必将伴随着与隐藏在水面下的阻碍力量的正面交锋。

他轻轻敲击着膝盖,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是直接介入调查,还是让试点工作先行,等待更合适的时机?这需要极其谨慎的权衡和精准的政治判断。滨州这潭水,比他预想的,可能还要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