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中央来人(1 / 2)

北阳省委书记高世宏亲赴京城,就“北阳省一号专案”涉及的前任省委书记韩春林之子韩明等问题,向中央有关领导和部门做了绝密汇报。中央高度重视,反应迅速而有力。数日后,一个由中纪委、中组部、中央政法委精干人员组成的联合指导组,悄然抵达北阳省城,下榻在省委招待所的独立区域,对外严格保密。

指导组的到来,意味着案件正式进入了中央直接关注和指导的层面。组长是一位姓周的副主任,年纪与高世宏相仿,目光深邃,言谈举止间带着一种来自最高权力中枢的沉稳与威严。

在仅有省委核心领导和高世宏、张克艰参加的极小范围见面会上,周组长开门见山:

“世宏同志,各位,中央派我们来,主要是把握方向、协调资源、指导督办。具体的办案工作,还是以省里的同志为主力,我们不做替代。”他的语气平和,但每个字都带着分量,“我们的原则是:依纪依法,实事求是,不枉不纵。无论涉及到谁,无论级别多高,背景多深,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必须一查到底,严肃处理。这是中央的决心!”

他听取了张克艰关于案件最新进展的汇报,特别是孙德海交代的关于韩明“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参与人员以及资金跨境流动的细节。

“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复杂。”周组长沉吟道,“跨境取证、涉及退休老同志亲属,敏感度高,难度大。但是,再难也要攻克。”他当即指示:

1.启动国际协作:由指导组协调,通过正式的国际司法协作和反腐败合作渠道,请求相关国家和地区提供关于韩明及其控制的境外账户、公司的信息。

2.资金穿透追踪:由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等部门专家加入,组成金融分析专班,对已掌握的境内资金流向进行终极穿透,锁定最终受益人和实际控制人。

3.内审与外调结合:对孙德海交代出的其他省内涉案官员,由省纪委负责,加快内审节奏;同时,外调组要尽快核实这些官员的具体违纪违法事实,形成完整证据链。

4.绝对保密与信息控制:所有关于韩明及“投资基金”的调查信息,列为最高机密,严格控制知情范围,任何泄露行为都将严肃追责。

指导组的思路清晰,手段专业,资源调动能力远超省级层面。他们的到来,如同给整个案件调查安装上了功率强大的引擎和精准的导航系统。

就在上级调查因中央指导组的介入而加速推进时,山城这边,那股绝望的暗流终于化为了具体的行动。针对沈青云的阴谋,开始悄然实施。

对手深知,直接攻击沈青云本人难度极大,其安保措施严密。于是,他们将目标转向了沈青云的“软肋”——他的家人,或者制造足以让其陷入巨大麻烦的“丑闻”。

一个阴险的计划被制定:他们收买了一名因在“正风肃纪”专项行动中被清退、对沈青云怀恨在心的前辅警,以及一名社会上的女骗子。计划让这名女骗子伪装成举报人,以“反映沈青云生活作风问题”为由,在沈青云一次下基层调研的途中进行“拦轿喊冤”,并故意制造肢体接触,由那名前辅警暗中拍照录像,然后通过操控的网络水军和境外媒体,大肆炒作“公安局长猥亵举报女子”的谣言,企图一举搞臭沈青云,打乱调查节奏。

然而,这个阴谋在策划阶段,就被郭勇布置的、对重点人员(包括被清退且有怨气的人员)的监控网络所捕捉。郭勇接到线报后,大惊失色,立刻向沈青云做了紧急汇报。

沈青云听完,眼中寒光一闪,却没有丝毫慌乱。“果然狗急跳墙了。”他冷笑一声,“既然他们想演这出戏,那我们就给他们搭个台子,看看最后丢丑的是谁!”

他指示郭勇:“不要打草惊蛇。他们不是想在我调研途中动手吗?就按原计划进行。你们做好周密布置,一要确保绝对安全,防止对方狗急跳墙使用极端手段;二要全程秘密录音录像,固定他们诬告陷害的证据;三要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当场揭穿,人赃并获!”

一场精心设计的反制行动,在暗中悄然部署。

几天后,沈青云按计划前往城郊一个乡镇派出所调研。车队行驶在乡间公路上时,果然,在一个拐弯处,一名衣着朴素、神色“凄惶”的年轻女子突然冲上路中间,挥舞着手中的材料,高声哭喊:“沈局长!冤枉啊!求您给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