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 第144章 借力打力与深水炸弹

第144章 借力打力与深水炸弹(1 / 2)

匿名信的威胁与网络上的暗箭,非但没有让沈青云退缩,反而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山城公安肌体深处潜藏的“毒素”之顽固。他明白,这场整顿风暴,已从初期的立威造势,进入了短兵相接的攻坚阶段。

面对网络上开始发酵的质疑声音,沈青云没有选择沉默或简单删帖。他指示政治部宣传处,立即启动舆情应对预案。

首先,由市局官方平台发布了一组精心策划的图文报道:《淬火·蜕变——山城公安“正风肃纪”专项行动一周纪实》。报道没有回避问题,用数据和案例展现了整顿前后面貌的对比:堆积如山的积案开始清理、老旧的巡逻车旁民警们认真擦拭保养的身影、接警大厅里规范热情的服务、深夜办公室里民警们钻研新装备说明书的专注……这些真实、朴素的画面,无声地回应了“运动式”、“瞎指挥”的指责。

其次,他安排了几位在基层威信高、业务能力强的分局长和支队长,接受本地主流媒体的专访。这些“老公安”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他们亲身感受到的整顿带来的积极变化——办案流程更规范了,扯皮推诿少了,虽然比以前更累,但心里更踏实,队伍更有精气神了。他们的现身说法,比任何官方声明都更有说服力。

同时,网安支队依法对那几个散布不实信息、煽动对立的网络账号进行了调查和处理,公布了其违规事实,有效遏制了谣言的进一步扩散。

这一套“正面引导+权威发声+依法处置”的组合拳下来,网络舆论迅速扭转,支持整顿、期待改变的声音成为了主流。那封匿名信试图营造的舆论压力,被成功化解。

舆论风波平息后的一个深夜,沈青云办公室的门被敲响。进来的是常务副局长郭勇,他脸色凝重,手中拿着一个牛皮纸文件袋。

“沈局,这么晚打扰您。”郭勇将文件袋放在桌上,“有些情况,我觉得必须向您单独汇报。”

沈青云给他倒了杯水,静待下文。

郭勇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关于那封匿名信,还有网络上突然出现的那些帖子,我让人私下查了查。虽然对方很狡猾,用了境外代理服务器,但还是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最终Ip跳转的物理地址,指向了……‘金鼎集团’名下的一处物业。”

“金鼎集团?”沈青云目光一凝。这是山城市知名的民营企业,业务涉及房地产、娱乐、物流等多个领域,实力雄厚,背景复杂。

“这只是间接线索,无法直接证明什么。”郭勇继续道,“但结合我们最近执法评查发现的一些问题,我觉得并非巧合。”他打开文件袋,拿出几份材料,“这是我们评查小组在梳理近几年涉及娱乐场所的黄赌毒案件时,发现的一个奇怪现象。凡是与‘金鼎集团’旗下‘皇朝夜总会’、‘碧水云天洗浴中心’等场所有关联的案子,最终要么不了了之,要么以极轻的行政处罚结案,很少有刑事案件被深挖下去。负责这些案件的,多是原治安支队副支队长,现在已退二线的老领导,胡伟。”

郭勇指着其中一份被退回补充侦查的卷宗:“您看这个,当时现场查获了疑似吸毒工具和少量毒品,但最终鉴定结论模糊,嫌疑人咬死不承认,办案单位也没有深入追查毒品来源和场所责任,就以证据不足结案了。而当时分管治安,并且对胡伟有直接影响力的局领导是……”

他顿了顿,说出了两个让沈青云心中一沉的名字:原市局副局长,现任市司法局局长,孙德海;以及,一位已退休多年的市局老领导,在市里乃至省里都还有一定影响力的前政法委副书记。

郭勇提供的线索,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通往更深层迷局的大门。它将匿名信的威胁、网络水军的攻击,与执法不公、可能存在的黑恶势力及保护伞问题串联了起来。而郭勇选择在这个时机向他坦白这些,无疑是一次明确的站队,一份沉甸甸的“投名状”。

“郭局,感谢你的信任和坦诚。”沈青云郑重地说,“这些情况非常重要。这说明我们的专项行动,已经触动了某些人最敏感的神经。他们越是疯狂反扑,越证明我们打在了七寸上!”

他沉吟片刻,做出部署:“关于‘金鼎集团’和胡伟、孙德海等人的问题,由你亲自负责,挑选绝对可靠的人员,成立秘密调查组,在外围进行谨慎摸排,重点查清‘金鼎集团’及其关联场所的真实情况,以及胡伟、孙德海等人是否存在违纪违法、充当保护伞的问题。注意,没有确凿证据前,绝不能打草惊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