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山城初印象(2 / 2)

沈青云注意到,在调取某个商业区实时警力分布图时,系统响应明显迟缓,且数据更新似乎不够及时。他没有当场批评,只是默默记在心里。

随后,他提出想去几个基层派出所和业务支队看看。郭勇委婉地建议:“沈局,您刚到,旅途劳顿,是不是先休息,熟悉一下机关情况,基层调研可以安排在下周?”

沈青云笑了笑,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郭局,办公室里的材料要看,但一线的情况更要亲身体验。公安工作根在基层,我们还是直接去看看吧,随机选点就行。

沈青云随机选择了位于城乡结合部、治安情况相对复杂的南坪派出所。车子快到派出所时,经过一个大型物流园门口,只见几辆大货车堵在路中央,十几名司机模样的人围在一起,与几名穿着制服的交警激烈争吵,场面混乱,交通几近瘫痪。

“怎么回事?”沈青云眉头一皱。

司机秘书正要联系区分局,沈青云摆了摆手:“靠边停车,我们过去看看。”

郭勇脸色微变:“沈局,这点小事,让分局处理就好,您刚来……”

“没事,正好了解一下基层执法的真实情况。”沈青云说着,已率先开门下车。

走近了才听清,司机们抱怨的是物流园内部停车位不足,他们排队等待卸货,却被交警以违章停车为由连续贴罚单,情绪激动。而几名年轻交警面对司机的围攻,执法方式略显生硬,主要强调“违停就要处罚”,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疏导。

沈青云没有立刻亮明身份,他静静地听了几分钟,然后走到一名看似带班的老交警身边,低声问:“同志,这里经常这样吗?有没有和物流园管理方协调过,开辟临时等候区?”

老交警看了他一眼,见其气度不凡,叹了口气:“协调过多少次了,园方推诿扯皮,我们也没办法。天天在这里打游击,我们也头疼。”

这时,郭勇和几位局领导也跟了过来,他们的出现立刻引起了现场民警的注意,气氛瞬间有些微妙。争吵的司机和交警也都停了下来,疑惑地看着这群不速之客。

沈青云这才亮明身份:“我是沈青云。问题要解决,但不能靠堵路和僵持。这样,郭局,你立刻协调交警支队和辖区派出所,联合物流园管理方,今天之内必须拿出一个临时疏导方案,确保道路畅通,也保障司机们的合理需求。对于之前的罚单,情况特殊的,依法依规复核处理。现在,先疏导交通!”

他的指令清晰果断,自带威严。郭勇立刻应承下来,开始打电话部署。现场的交警和司机们都有些愣神,没想到新来的公安局长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在这样一个混乱的现场。

回到车上,气氛有些沉闷。郭勇解释道:“沈局,基层执法环境复杂,有些顽疾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沈青云看着窗外恢复通行的道路,淡淡地说:“问题复杂更要主动作为。被动应付,只会让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这是我们作为领导的责任。”

通过这偶然却又必然的“下马威”,沈青云不仅初步展示了他的工作风格,也更真切地触摸到了山城治安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管理粗放、部门协同不畅、以及可能存在的形式主义。他意识到,治理山城的治安,远比他在滨州推动经济转型要更加直接、更加尖锐地面对社会矛盾和人性考验。

夜幕降临,山城华灯初上,璀璨的灯火勾勒出魔幻的立体轮廓。沈青云站在市局分配给他的住所阳台,俯瞰着这座充满活力与复杂性的城市。新的岗位,新的挑战,已然开始。他需要像解剖滨州港一样,迅速而精准地切入山城公安的肌体,找到病灶,凝聚人心,方能不负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