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惊弓之鸟(1 / 2)

傍晚时分,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的小会议室再次被临时改为“泥鳅”案行动指挥部。气氛与之前的研判会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烟草和一丝紧绷的兴奋。白色写字板上,李坎(老坎)和“坎通物流”的关系图被清晰勾勒出来,与“泥鳅”、废弃的临北三号码头、数家空壳公司以及异常资金流紧密相连。

沈青云站在写字板前,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他换上了一件深色的作战夹克,更显干练。雷刚、陈涛分坐两侧,还有其他几位负责技术侦查、外围布控的骨干,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各位,”沈青云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目标李坎,绰号‘老坎’,‘坎通物流’实际控制人,现已基本确认系‘泥鳅’犯罪集团关键环节人物,负责物流通道和部分资金洗白。我们的行动,分三步走。”

他用电子笔在写字板上重点圈画:

“第一步,全天候立体监控。陈支,你的人负责电子监控,李坎及其核心家庭成员、‘坎通物流’公司座机、他名下所有移动通讯工具,必须做到无缝监听定位。我要知道他每分钟在哪里,跟谁联系,说了什么。”

陈涛扶了扶眼镜,重重点头:“明白!技侦手段已全部到位,保证一只苍蝇飞过都能留下记录。”

“第二步,外围秘密布控。雷支队,”沈青云看向雷刚,“你的人,便衣潜入。李坎家小区、‘坎通物流’公司、他常去的几个情妇住所、以及他名下所有车辆,都要有我们的人。记住,是眼睛,不是手!没有命令,绝不许暴露,更不能惊动他!我要知道他见了谁,去了哪,拿了什么,丢了什么!”

雷刚摩拳擦掌,虎目放光:“沈总放心!我挑的都是总队最好的‘影子’,保证让他毫无察觉!”

“第三步,关键节点控制。”沈青云的笔尖重重落在“临北三号码头”上,“这个废弃码头,是他们很可能使用的交易地点。特警支队已经秘密接管周边制高点,水下侦查小组也会在夜间布放传感器。一旦李坎或者‘泥鳅’集团的其他核心成员出现在那里,或者有异常货物移动,立即报告!”

他环视全场,语气斩钉截铁:“这次行动,代号‘捕鳅’!我们的目标是放长线,通过李坎,钓出更深藏的‘泥鳅’,乃至其背后的整个网络!所以,耐心比勇气更重要,细节比蛮力更关键!各小组按计划行动,保持通讯畅通,随时汇报异常!”

“是!”众人齐声应道,声音在会议室里低沉地回荡,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战意。

夜幕降临,省城和临江市华灯初上。在李坎位于临江市一个高档小区外的便利店里,两名穿着休闲服的侦查员假装挑选商品,眼角余光始终锁定着小区入口。路边停着的一辆不起眼的黑色轿车里,雷刚亲自坐镇,盯着多个监控画面,耳朵里塞着耳机,不时低声下达指令。

“坎通物流”公司所在的写字楼下,一个外卖员打扮的侦查员靠在电瓶车上“刷手机”,另一个则在不远处的报刊亭“看报纸”。写字楼对面一家咖啡馆的二楼包厢,窗帘微掩,长焦镜头对准了李坎办公室的窗口。

李坎对此一无所知。他今年五十出头,身材微胖,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价格不菲的休闲装,正开着他的宝马x5从公司回家。车上,他接了个电话,语气有些烦躁:

“…知道了,催什么催!最近风头紧,那批货先压一压…‘泥鳅爷’说了,安全第一…嗯,老地方?不行!最近条子盯得有点怪,换个点,等我通知…”

监听设备清晰地捕捉到了这段对话。

指挥部里,沈青云和陈涛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奋。“老地方”、“那批货”、“泥鳅爷”、“换个点”——这些关键词,几乎坐实了李坎的地位和他们正在进行非法勾当的猜测。

“看来,我们的‘老坎’先生,已经有点惊弓之鸟了。”沈青云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李坎并非庸碌之辈。他能被“泥鳅”委以重任,自有其过人之处。连续几天,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小区里好像多了几个陌生面孔,公司楼下也总有那么几辆车停着不走。是一种多年在灰色地带行走养成的、对危险近乎本能的直觉。

晚上,他没有去情妇那里,而是直接回了家。坐在书房宽大的老板椅上,他点燃一支雪茄,却没有吸,只是看着袅袅青烟出神。他拿起一部很少使用的备用手机,犹豫了一下,拨通了一个没有存储姓名的号码。

“喂?”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经过处理的、低沉沙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