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胤祐入尚书房(1 / 2)

他又转向其他几个儿子,考较了些旁的功课,便将此事揭过。

然而,上书房这场看似平息的较量,却在各人心中投下了不同的影子。

太子回到毓庆宫,越想越气,将书案上的镇纸狠狠拂落在地。“好个老六!好个牙尖嘴利!孤倒要看看,你能得意到几时!”他胸口剧烈起伏,只觉得胤祚那沉稳不惊的样子,比直接顶撞更让他恼火。

平妃那句“心思活络”的话如同魔咒,在他脑中回响。

而永寿宫里,胤祚回来后,虽未多言,但楚言从他比平日更沉默些的神情中,还是察觉到了什么。她让守月悄悄去打听了上书房的事,得知经过后,心中又是心疼又是忧虑。

她将胤祚唤到身边,没有直接问及白天的事,只是柔声问道:“祚儿,可是今日功课太累了?”

胤祚摇摇头,犹豫了一下,还是低声将事情简单说了,末了,他抬头看向楚言,眼中带着一丝困惑和倔强:“额娘,儿臣错了吗?皇阿玛明明也认为西学有其用处。”

楚言轻轻将儿子揽入怀中,抚摸着他的后背:“你没错。你皇阿玛是明君,自然知道兼收并蓄的道理。太子殿下……他是储君,责任重大,对你的期望或许也不同。”她斟酌着词句,“只是祚儿,你要记住,有时候过于锋芒毕露,并非好事。往后在太子殿

胤祚靠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沉默了片刻,才闷闷地应了一声:“儿臣明白了。”

楚言知道,这孩子心里未必全然服气。他天性聪慧正直,尚不能完全理解这宫廷之中错综复杂的权力和人心。她只能更加小心地看顾,在他成长的路上,为他挡去更多明枪暗箭。

与此同时,乾清宫内,玄烨批着奏折,却有些心不在焉。白日里上书房的情景在他脑中回放。太子的急躁与狭隘,胤祚的沉稳与见识,平妃的煽风点火……他放下朱笔,揉了揉眉心。

梁九功悄声上前:“皇上,可是累了?要不歇歇?”

玄烨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良久,才低声道:“朕这些儿子……一个个的,都长大了。”

语气里,听不出是喜是忧。

上书房的风波,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虽暂时平息,那深处的暗流,却因着太子日益积累的怨怼和平妃不间断的撩拨,涌动得愈发急了。

这紫禁城的天空,看似依旧恢弘平静,但那平静之下,一场关乎储位、关乎未来的风暴,正在无人察觉的角落,悄然酝酿。

十一月,七阿哥胤祐,也到了该入尚书房读书的年纪。

与自幼便显露出过人天资、沉稳好学的兄长胤祚不同,胤祐更像是个寻常人家的皮实小子。他精力旺盛得吓人,对永寿宫院里哪棵树上有个鸟窝、哪块地砖下藏着蚂蚁洞了如指掌,唯独对书本笔墨兴趣缺缺。

楚言教他认字,他坐不住一刻钟;胤祚想给他讲个典故,他听着听着就能跑去戳哥哥养在瓷缸里的小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