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玄也是无语了……
没办法!
古时候君臣之间的规矩就是这么多!
萧玄哪怕已经刻意减少了这方面的要求。
但时代的局限性,还是让这些本土人下意识地会去做!
萧玄也知道自己身为主公,必须维持自己该有的威严!
所以也就没有多加干涉……
不过通过郭嘉等人的请罪。
萧玄也明白了这些东汉末年本土人才对自己的忠心。
虽然比不上刘伯温、李元霸等系统召唤出来的历史人才。
但也绝对不低!
至少从这件事就可以证明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糊弄自己。
他们是真正地将自己当成了他们的主公!
而不是一个随时可以舍弃的上司。
想到这里。
萧玄对郭嘉等人说道:
“好了!”
“本王知道你们的心意!”
“天道金榜毕竟代表着天意,李嗣业没有任何战绩会引发你们的忧虑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诸位尽管放心!”
“既然你们跟随了本王,本王定不负你们!”
“从今日起,本王就会向你们证明,天意,也是可以逆的!”
“这天下,非本王和卿等莫属!”
听到自家主公这么表态。
郭嘉等人只好放下心来,紧跟着附和道:
“吾等谨遵主公之命!”
出于对自家主公无条件的信任。
郭嘉等人还是选择了听从主公的说法……
就在这时。
天际之上。
关于第四个金榜统帅的信息缓缓拉开帷幕……
【华夏大地统帅榜第十七名:张辽,个人统帅值高达96点,乃当世超一流统帅!】
【金榜评价:武力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后世位列武庙七十二将。】
【历史战绩:少年时便已举郡吏。东汉末年,并州刺史丁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他带兵往赴京都。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共得千余人。可是当张辽募兵尚未还时,京中的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董卓死时,张辽统兵归属于吕布,迁任骑都尉。】
【建安二年,张辽任北地太守、鲁相等职,时年二十八岁。】
【建安三年,吕布谴张辽与高顺等攻破刘备,但其后曹操破吕布于下邳,张辽率领吕布军余众归降,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建安五年,袁绍派颜良袭击白马,曹操命张辽与关羽同为解白马之围的前锋,击破袁军。数有战功,累迁裨将军。等到曹操击败袁绍的主力部队后,另派张辽平定鲁国诸县。】
【建安六年,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稀于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相对,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
【建安七年,张辽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累有功劳,行中坚将军。】
【建安八年,曹操攻袁尚于邺城,袁尚坚壁守垒,曹军久攻不下。因此曹操采纳郭嘉之计让二袁自行内斗而先还许都,同时令张辽与乐进攻拔阴安,把当地百姓迁移到黄河以南。】
【建安九年,张辽再次随曹操攻打邺城,这次终于攻破邺城,张辽奉命别巡赵国、常山,招降了缘山一带的贼众及黑山孙轻等。此后再度随曹操攻击袁谭。】
【建安十年,袁谭败亡后,张辽受命安抚海滨一带,征破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与长广太守何夔合兵讨平矣平贼从钱等。曹操上表汉献帝,称张辽、于禁、乐进说:“武力强大,计谋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洁,每次征战,身先士卒,勇猛顽强,无坚不摧;亲自擂动战鼓,忘了疲倦。他们单独领兵征讨,统率全军,抚慰将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临敌决策,没有失误。论功记职,应该给予显要荣宠。”收复东莱诸县后的张辽引军还邺城,曹操亲自出城迎接,邀请他同乘一辆车,任命他为荡寇将军。】
【建安十一年,张辽率军攻打荆州,平定江夏诸县,在临颖屯兵,受封为都亭侯。】
【建安十二年,曹操征讨乌桓,与敌军遭遇白狼山,敌众我寡,左右皆惧,张辽力排众议,指挥作战,其疾如风,临阵斩杀蹋顿,异族大崩,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张辽名声大震,辟土之功,甚至可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
【建安二十年,孙权率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张辽率八百精锐登锋陷阵,大破吴军,孙权被杀至帅旗之下,亡命奔走。】
【同年,孙权自合肥退兵时,被张辽准确预估路线,率军追击,几乎生擒孙权,威震逍遥津,因功拜为征东将军。】
【黄初三年,张辽带兵抵御东吴,孙权莫敢近,最终病逝于江都,享年五十四岁。】
【天道奖励:奖励张辽绝世兵书《八百破军阵》,自行领悟!奖励张辽所在阵营,(安西萧玄),精锐士卒四万!】
当张辽的一生被公布于众后。
天下震惊!
世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谁的部将?!
竟如此勇猛!
然后再一看他的所属阵营,又是齐齐了然。
哦!
原来又是安西王的部将。
那就不奇怪了……
不过通过张辽的【历史战绩】。
世人一下子知道了许多未来之事!
比如说曹操未来真的将袁绍给击败了。
并且不仅仅是击败,而是消灭!
这一点从攻破邺城就可以得出……
要知道。
邺城可是冀州的治所,同时也是袁绍的大本营。
自己老家都被人给攻破了。
那不就是彻底被消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