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东赞黯然退出两仪殿偏殿的背影,仿佛带着西陲高原终年不化的冰雪寒意,给这场沸沸扬扬的和亲风波,画上了一个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愈加剧烈的休止符。薛斩那“浮针”一击,看似轻巧随意,却精准地击碎了吐蕃精心营造的“慕义”假面,也击溃了禄东赞连破三题积累起来的势在必得。大唐保全了天朝体面,未曾直言拒绝,但“从长计议”四个字,已然将和亲之事无限期搁置,其结局,朝堂上下,心照不宣。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长安。市井坊间,百姓们津津乐道于薛将军如何用一碗水、一根针,便难倒了那智慧超群的吐蕃大相,言语间充满了对这位年轻将军的钦佩与对大唐国威的自豪。而在官场与军营,明眼人看到的,则是更深层次的东西——薛斩此人,不仅勇武善战,精通格物,更拥有着洞察人心、影响国策的惊人能力与胆魄!
风波暂息,但余波未平,各方势力的反应与后续动作,才真正决定着未来的走向。
皇宫,两仪殿后书房。
李世民摒退左右,只留下李靖一人。他负手立于巨大的大唐疆域图前,目光落在西陲吐蕃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区域,久久不语。
“药师,”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今日之事,你怎么看?”
李靖肃立一旁,沉吟片刻,方道:“陛下,薛斩虽言语激烈,行事不拘常理,然其于吐蕃之论断,一针见血,直指要害。禄东赞此人,智慧深沉,能屈能伸,确为枭雄之姿。吐蕃近年扩张之势迅猛,其志非小,若再得我大唐工匠、典籍之助,不出十年,必成心腹大患。薛斩阻此和亲,看似狂悖,实则为大唐赢得了至少十年的备战之机,功在长远。”
李世民转过身,眼中精光闪烁:“不错。此子眼光,确实毒辣。若非他殿前那番‘资敌’之论,朕或许真会被禄东赞的谦卑与重礼所惑,即便不应和亲,亦不会如此警惕。还有今日那‘浮针’之题……呵呵,看似儿戏,实则诛心!不仅挫了吐蕃锐气,更让其见识到我大唐深不可测的底蕴,使其不敢再轻易以‘智慧’自矜。”他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此子,虽言语狂放,却每每能切中要害。今日若非他,朕几为吐蕃所欺!”
李靖微微颔首:“此子乃可造之材,然其性格刚极易折,如今又彻底得罪了吐蕃与朝中主和一派,日后处境,恐更加艰难。”
李世民目光深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让他多经历些风雨,未必是坏事。北伐在即,正是用人之时,药师,此子在你麾下,还需多加磨砺,亦需……适当看顾。”
“臣,明白。”李靖躬身应道。皇帝这番话,既是托付,也是定下了对薛斩“用之亦控之”的基调。
潞国公府,书房内的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冰冷压抑。
侯君集面沉如水,听着下属详细汇报宫中偏殿内发生的一切,尤其是薛斩如何“胡搅蛮缠”却最终让禄东赞功亏一篑的细节。他手中的一枚铁胆,被捏得咯咯作响,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好!好一个薛斩!好一个李靖的好徒弟!”侯君集的声音如同从牙缝中挤出,带着彻骨的寒意,“先是在军器监拂了本公面子,如今又在国事上大出风头,连陛下都对他赞不绝口!此子不除,日后这军中,还有我侯君立足之地吗?!”
他猛地将铁胆砸在桌上,发出沉闷的巨响,吓得前来汇报的王弘浑身一颤。
“国公爷息怒!”王弘连忙躬身,“此子不过是仗着有些小聪明和陛下的一时赏识,猖狂不了多久!北伐在即,他必定随军,战场之上,刀剑无眼,正是……”
“正是解决他的最好时机!”侯君集接口道,眼中杀机毕露,“王弘,你在军中,给本公盯死他!他的一举一动,每日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操练情况,我都要知道!另外,之前让你联系‘那边’的人,可以动一动了……本公要让他,活着去北伐,却永远回不了长安!”
“下官明白!定不负国公爷所托!”王弘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躬身领命。
东宫,丽正殿内。
李承乾却是心情激荡,难以平复。他挥退了左右,独自在殿中踱步,脑海中反复回响着薛斩在太极殿上那番石破天惊的言论,以及今日在偏殿内那举重若轻、智挫禄东赞的风采。
“狂弟……真乃国士也!”李承乾忍不住击节赞叹,脸上因兴奋而泛起红晕,“若非他仗义执言,孤几乎……几乎就要默认了那屈辱的和亲之策!”他想起自己当时在舅舅压力下的犹豫,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愧疚与后怕。
薛斩的言行,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看到了除了妥协退让、遵循旧制之外的另一条路——一条依靠力量、智慧与胆魄,维护帝国尊严与利益的道路!这与他内心深处那份不甘平庸、渴望有所作为的冲动,不谋而合。
“孤有狂弟,如鱼得水!日后,定要更加倚重于他!”李承乾下定决心,要更加坚定地支持薛斩,这不仅是为了回报薛斩的“护驾”之功,更是为了他自己的储君之位和心中的抱负。
然而,他也清楚,薛斩此番作为,得罪的人太多了。他立刻召来心腹,低声吩咐:“去,暗中留意魏王府和潞国公府那边的动静,若有对薛将军不利的消息,立刻报于孤知!”
与此同时,魏王府中。
李泰屏退了献媚的门客,独自坐在案前,脸色阴沉。他面前摊开着一幅未完成的画作,笔墨精致,意境悠远,但他此刻却毫无欣赏的心情。
“薛斩……薛斩……”李泰低声咀嚼着这个名字,胖乎乎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先是在军中屡立奇功,得李靖青眼;如今又在这和亲之事上大出风头,连破吐蕃三题的风头都被他一人抢尽!父皇对他赞不绝口,连太子哥哥都对他青睐有加……此子,已成气候,若再让他立下北伐战功,日后这朝堂之上,还有我李泰的位置吗?”
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薛斩的崛起速度太快,而且似乎天然就站在了东宫一边,这对他争夺储位极为不利。
“不能再让他这么顺风顺水下去了……”李泰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必须想办法,挫其锋芒,至少,不能让他再立下显赫军功!”他心中开始盘算,如何在北伐之中,给薛斩使些绊子,或者……将他调离可能建立功勋的前线要职。
而此刻,身处于风暴眼中心的薛斩,却仿佛对外界这些汹涌的暗流毫无所觉……或者说,他根本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