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贞观第一狂徒 > 第72章 殿斥吐蕃狼子心

第72章 殿斥吐蕃狼子心(2 / 2)

李靖和李绩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赞同。他们深知薛斩所言,虽过于直白,却直指核心,点破了吐蕃潜在的巨大威胁以及和亲可能带来的长远恶果。

李承乾被薛斩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震得心神摇曳,他看着薛斩那傲立殿中、独自面对千夫所指却毫不退缩的背影,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之前那份因舅舅压力而产生的犹豫,瞬间被冲得七零八落。他甚至想立刻站出来,支持薛斩!

李泰则彻底收敛了笑容,脸色阴沉。薛斩这番言论,不仅抢尽风头,更是将他之前那番“睿智”发言衬托得苍白无力,甚至有些……怯懦!他心中对薛斩的忌惮与恨意,达到了顶点。

禄东赞站在殿中,脸色已然恢复了平静,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翻滚着惊涛骇浪。他精心策划的“慕华风”、“为屏障”的谦卑姿态,被薛斩毫不留情地撕得粉碎,将吐蕃真实的野心与算计,赤裸裸地暴露在了大唐君臣面前。尤其是最后那句“叫爸爸”,更是如同鞭子般,抽打在他和整个吐蕃使团的尊严之上!他深深地看了薛斩一眼,仿佛要将这个年轻人的模样,刻进骨子里。此子,竟有如此见识与胆魄,必是吐蕃未来大敌!

面对文官们汹涌的弹劾浪潮,薛斩岿然不动,他只是微微抬起下巴,目光平静地迎向御座上的李世民。该说的,他已经说了,用最直接、最猛烈的方式。现在,决定权在皇帝手中。

整个太极殿,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汇聚到了李世民身上。文官们期待陛下惩治这个“狂徒”,武将们期待陛下采纳这“忠言”,禄东赞在等待大唐皇帝最后的决断,而薛斩,则在等待命运的裁决。

李世民沉默着,目光如同深潭,无人能窥其底。他手指再次开始轻轻敲击扶手,哒……哒……哒……每一声,都敲在众人的心弦上。

良久,就在那弹劾之声渐息,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之时。

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殿内所有的嘈杂:

“薛卿之言,”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薛斩身上,“虽言语激烈,有失朝堂体统……”

文官们心中一喜,以为陛下要惩治薛斩了。

然而,李世民话锋陡然一转:“……然,其心可嘉,其虑甚远!”

什么?!

文官们脸上的喜色瞬间僵住,取而代之的是愕然与难以置信。

李世民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继续道:“吐蕃近年动向,朕亦知晓。和亲之事,关乎国体,更关乎西陲长远安定,确需慎之又慎。”

他既没有完全否定和亲,也没有立刻采纳薛斩那激烈的主战言论,而是将事情暂时搁置,留下了转圜的余地。但这“其心可嘉,其虑甚远”八个字,已然表明了他的态度倾向!

“禄东赞大相,”李世民看向殿中的禄东赞,语气平和却带着帝王的威仪,“贵使远来辛苦,且先回驿馆休息。和亲乃两国大事,非仓促可定。容朕与群臣,细细商议,不日再予答复。”

这是标准的拖延之词,但结合薛斩方才那番石破天惊的言论,这“细细商议”背后蕴含的意味,已然不同。

禄东赞心知今日事不可为,再争无益,反而可能激化矛盾,只得强压怒火与不甘,躬身道:“外臣遵旨。静候天可汗佳音。”说完,他再次深深看了一眼薛斩,那眼神冰冷刺骨,随即转身,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退出了太极殿。

禄东赞一走,大殿内的气氛却并未缓和。

李世民的目光再次落到薛斩身上,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薛斩,殿前狂言,冲撞使臣,罚俸三月,以示惩戒。退下吧。”

罚俸三月?这惩罚轻得几乎如同挠痒痒!所有人都明白,这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陛下对薛斩的一种变相保护,堵住那些文官的嘴。

“末将,领旨谢恩!”薛斩躬身行礼,面无表情。他知道,自己今日这场豪赌,赢了第一步。至少,和亲之事,绝不会像历史上(或者原本轨迹中)那样顺利进行了。

他转身,在无数道或愤怒、或赞赏、或嫉恨、或复杂的目光注视下,挺直脊梁,一步步走出了太极殿。

身后,是依旧未能从这场激烈风暴中完全回过神来的大唐君臣。

薛斩知道,他今日彻底得罪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主和派文官集团,更是与吐蕃结下了死仇。但同时,他也赢得了军方更多的好感,在太子心中种下了更深的烙印,并且,成功地在大唐帝国的最高决策层,敲响了一记关于吐蕃威胁的警钟!

殿外的阳光有些刺眼。薛斩眯起眼睛,深吸了一口寒冷的空气。

风波,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