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贞观第一狂徒 > 第54章 军神侧目问兵法

第54章 军神侧目问兵法(2 / 2)

李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虚扶一下:“薛骁骑不必多礼,快请进。”

书房内,陈设同样简单。四壁书架,堆满了竹简和书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书卷特有的陈旧气息。一张宽大的书案上,摊开着一幅巨大的地图,上面勾画着山川河流与城池关隘。

“坐。”李靖指了指旁边的坐榻。

两人分宾主落座,有仆役奉上清茶。

李靖并未寒暄太多,直接切入主题,目光平静地看着薛斩:“薛骁骑,昨日观你与那叠罗支一战,招式精妙,发力奇特,似乎并非中原武学路数?老夫戎马半生,所见搏杀之术繁多,却从未见过你这般……高效直接的战法。”

果然是为了这个。薛斩心中早有准备,将昨日对李世民的说辞又重复了一遍,归结于亡父所传的“古战场搏杀术”。

李靖听罢,不置可否,只是微微颔首:“原来如此。薛老将军亦是人杰。”他话锋一转,“不过,老夫更感兴趣的,并非招式本身。而是薛骁骑在交手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对战机的把握,对敌人弱点的洞察,以及那份远超年龄的冷静。这,绝非单纯习武所能达到。”

他目光如炬,仿佛能看透人心:“薛骁骑似乎……很懂得如何‘取胜’,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代价,达成目的。”

薛斩心中微凛,李靖的眼光果然毒辣!他看的不是花哨的招式,而是蕴含在招式背后的战术思维和战斗理念,这已经触及到了现代军事思想的核心——效率与结果导向。

“卫公谬赞了。”薛斩谦逊道,“晚辈只是觉得,搏杀之道,目的唯在克敌制胜。任何招式,若不能服务于这个目的,便是无用之功。故而力求简洁有效。”

“说得好!‘目的唯在克敌制胜’!”李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此言深得兵法精髓。然则,为将者,非匹夫之勇。统领千军万马,与单人搏杀,其理相通,其势却截然不同。薛骁骑既获‘参赞军事’之职,不知对兵法一道,有何见解?”

终于进入正题了。薛斩知道,这是李靖在考校他,也是决定是否值得进一步深谈的关键。

他略一沉吟,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开口道:“卫公乃当世军神,兵法大家,晚辈才疏学浅,岂敢妄言见解?只是平日偶有所得,不吐不快,若有浅薄之处,还望卫公斧正。”

“但说无妨。”李靖端起茶杯,示意他继续。

“晚辈以为,兵法之要,在于‘算胜’。”薛斩开口道,“《孙子》云,‘多算胜,少算不胜’。然如何‘多算’?仅靠将帅一人之智谋,恐有力所不逮之时。且将帅需临阵指挥,分身乏术。”

李靖目光微动,示意他继续。

“晚辈曾胡思乱想,”薛斩继续说道,“若能在战前,专设一机构,不直接参与指挥,却专门负责汇集、分析各方信息——诸如地理山川之详图、敌国兵力部署之动向、粮草囤积之位置、甚至天时气候之变化……再延请精通谋略、地理、算学之才士,于此机构中日夜推演,依据不同情报,为将帅提供数套乃至十数套应对之方略,详陈利弊。如此,将帅临阵,便可依据实际情况,择其最优者而行,或综合数策而用。岂非能大幅提升‘算胜’之把握,减少临阵失误?”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李靖的神色,见其若有所思,便接着说道:“此机构,或可称之为——‘参谋部’。”

“参谋部?”李靖轻轻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眼中精光闪烁。他统兵多年,深知情报与谋划的重要性,但从未有人如此系统、如此明确地提出要建立一个专职于此的常设机构!这想法,堪称石破天惊!

“不错。”薛斩点头,“再者,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补给,实乃决胜之关键,甚至……可视为第二战场。”

“第二战场?”李靖再次被这个新颖的说法所吸引。

“正是。”薛斩解释道,“两军对垒,看似前线厮杀,实则背后是国力、尤其是后勤补给能力的较量。若我军粮道畅通,补给效率远超敌军,则我军可持久作战,士气高昂;而敌军粮草不济,则军心必乱,不战自溃。故而,提升后勤效率,革新转运之法,确保粮道安全,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前线斩将夺旗。有时,断敌粮道,可比歼灭其十万大军更为有效。”

他结合后世的一些后勤理念,继续说道:“譬如,改良运输工具,规划更快捷安全的运输路线,建立完善的仓储体系于关键节点,甚至……可以考虑建立一支专门用于护卫粮道、反应迅速的机动部队。若能使我军后勤补给‘如臂使指,效率倍增’,则我军已先立于不败之地,决胜于千里之外,亦非不可能!”

书房内,陷入了长时间的寂静。

李靖端着茶杯,久久未动,目光深邃地望着窗外,显然在消化薛斩这番话所带来的冲击。

“参谋部……后勤决胜……”他喃喃自语,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钧之重。

良久,他才缓缓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向薛斩,那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与惊叹。

“薛骁骑,”李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你这些想法……天马行空,却又……直指核心!这‘参谋部’之设,若成现实,可让我军谋划更周详,少走无数弯路!这‘后勤决胜’之论,更是将战争之本质,剖析得淋漓尽致!”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平复内心的震动:“老夫钻研兵法数十载,自问已窥门径,今日听君一席话,方知……天地之广阔!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薛斩连忙起身,躬身道:“卫公言重了!晚辈只是些胡思乱想,纸上谈兵,贻笑大方。真正要将这些想法落到实处,非有卫公这般经天纬地之才、深厚威望之人推动不可。”

李靖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眼神复杂地看着他:“不必过谦。能想到这些,已非常人。你这些‘胡思乱想’,若运用得当,或可改变未来战争之形态!薛骁骑,你让老夫……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他没有再称呼“薛骁骑”,而是直接说道:“薛斩,你很好。日后若有闲暇,可常来府中,你我……多多探讨。”

这句话,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它意味着,李靖已经真正将薛斩视作了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甚至能给他带来启发的后辈!

“多谢卫公厚爱!晚辈必当常来请教!”薛斩强压住心中的激动,郑重应道。

他知道,今日这次谈话,意义非凡。他不仅初步获得了军神李靖的认可,更是在这位大唐军方的泰山北斗心中,播下了一颗超越时代的军事思想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