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改行,我肯定把你的资料贴满婚介所,附注‘高危人群’。”
闲扯几句后,陈止希正色道:“《误杀》排片涨到60%了,搁往年暑期档,这数据能冲年冠。”
“现在也不差,单日破两亿,预测总票房26亿。”孟浩翻着报表。暑期档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比起春节档的合家欢属性,这里更能容纳多元题材的爆发。
今年的暑期档与往年不同,影视寒冬叠加流感冲击,导致新开机的电影项目锐减,已制作完成的影片寥寥无几,市场陷入青黄不接的境地。
以往七月初至八月底,大制作电影至少有十几部,小成本影片更是不计其数。但今年七月上映的大片仅有《误杀》《1921》和《中国医生》三部。
《1921》聚焦1921年建历史主旋律,《中国医生》则取材于去年的流感救援,同样是主旋律题材。两者虽凭借经典话题和时代热点稳居票房中游,但上限有限。
院线最看重的,是由“孟浩+陈思成”这对票房保障组合打造的《误杀》。对出品方而言,线下票房不佳尚可转售线上版权回血,但院线只能依赖线下收入,因此对票房爆款的需求更为迫切。
《误杀》以6000多万预售票房领跑同期,院线果断给出32%的首日排片。影片上映后表现强劲,首日斩获2.3亿票房,占比45%,后续单日票房均维持在2亿以上。
这一成绩传递出两个信号:一是《误杀》确实撑得起暑期档头部位置;二是今年市场整体低迷,单日总票房近半数由一部不足3亿的影片贡献。
各地流感反复导致影院频繁关停,即便低风险地区也需间隔落座,上座率被严格限制。在此背景下,《误杀》这类原本预计十几亿体量的作品,总票房有望翻倍。
作为主要出品方,恒腾成为最大赢家。电影大卖的同时,旗下平台《浪姐2》和《开端》接连引爆话题,股价随之攀升。外界看来恒腾风光无限,殊不知公司内部正暗流涌动。
会议室内,孟浩、陈止希与柯立名、腾讯代表及董事会成员低声交谈。片刻后,恒腾总裁周承带领恒大系高管推门而入。他勉强向众人笑了笑,直奔主题:“恒大作为恒腾第一大股东,持股34.5%。因集团战略调整,拟出售19.5%股份。根据协议,各位享有优先认购权。为确保运营稳定,我们希望由现有股东承接。今天请诸位来,就是商议各位的收购意向与报价。”
周承话音落下,屋内众人各自盘算起来。
这个消息早已在圈内流传,没人认为只是谣传。
自年初那封\"求救信\"曝光后,恒大这半年的举动越发耐人寻味。表面维持着正常运营,却掩不住资金链紧张的迹象。
随之而来的,是恒大频繁变卖资产的举动。
尽管周承用\"战略调整\"来粉饰,但谁都清楚,恒大已到了不得不抛售核心资产的地步。
以当前恒腾市值计算,恒大持有的股份价值不菲,按市价估算至少值百亿港元。
不过这种大宗股权交易,实际成交价往往大打折扣,能卖出半价已属难得。
但即便卖出五十亿,对于传闻中的\"万亿负债\"而言,仍是九牛一毛。
正如孟浩常对陈止希说的,恒大生死无关紧要,关键是他们抛售的这部分股权。
主要竞购方只有两个:原儒意影视系和腾讯系。
19.5%的股权足以改变上市公司格局,无论哪方得手,都将重塑公司权力架构。
若孟浩一方全盘吃下,儒意系持股将超50%,实现绝对控股;若腾讯得手,则将反超成为第一大股东。
当然,单方吞下全部股权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如此巨额资金并非唾手可得。
这场涉及数十亿的交易谈判持续月余,恒腾表面风平浪静,内部却暗潮汹涌。
经过七月至八月的拉锯战,各方终于达成初步协议:
恒大以52亿港元出让股权,其中儒意系购得9.5%(弧光6%+柯氏3.5%),腾讯获10%。交易后,弧光持股21%跃居首位,柯氏20.5%紧随其后,腾讯19%,恒大保留15%。
八月中旬,暑期档收官之际,恒腾正式发布股权变更公告。
伴随而来的是管理层大换血:恒大系高管集体离职,孟浩出任董事长,陈止希接任总裁。
同时公司向港交所提交更名申请,拟将\"恒腾网络\"改为\"中国儒意\"。
至此,自2019年并购启动,孟浩团队历时两年完成\"腾笼换鸟\",重新夺回儒意主导权。
\"孟总。\"陈止希在办公室故作严肃地纠正:\"现在该称您孟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