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1 / 2)

更令人忧心的是,\"嘉行三巨头\"之一的李娟在完成分红后,辞去董事会秘书职务,连带担任财务总监的丈夫也一同离开。虽保留董事虚衔,实则已与嘉行分道扬镳。

随着\"七条新规\"出台,影视行业风险加剧,各路资本纷纷收缩战线。阿里收购稻草熊,长城影视退出首映时代,开心麻花因《李茶的姑妈》票房失利遭国影文化抛售...就连刚完成对赌的尚世影业,也开始减持嘉行股份。

影视寒冬中,每个公司都只有一次试错机会。光线传媒王长田预言,未来两三年内将有两千余家影视公司倒闭,幸存者中多数也只能勉强维持。

对中小影视公司而言,没人敢断言能安然过冬。嘉行表面风光依旧,实则危机四伏。李娟的出走令公司失去资本市场的支柱,摘牌新三板的决策在当下显得尤为失策。

虽然手握杨密和热巴两张王牌,但前者因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口碑受损,后者受\"水漫金鹰\"事件影响观众缘大跌,都已不复当年之勇。

值此紧要关头,粉丝们竟贸然挑衅弧光影视,这让曾嘉倍感焦虑。更令她担忧的是,弧光是否会误以为这是嘉行为\"角色被抢\"实施的报复。

宣发部门认为对方沉默或许是不在意,但也可能在等待嘉行的表态。曾嘉深知,嘉行虽以资本运作见长,但弧光本身就是资本巨头。面对这样的行业巨擘,任何误判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对中小公司而言,宁可谨慎行事。无论对方是否在意,主动澄清总无坏处。这正是她急于联系杨密的原因——要想解释,首先得能搭上话才行。

正如曾嘉所料,杨密近日确实在京北处理私人事务。她对粉丝间的争议有所耳闻,只是没料到公司会如此重视。

下午抵达嘉行时,杨密面色微沉,简单向曾嘉打了个招呼。曾嘉以为她因私事烦心,未多问,直接切入正题。

\"事情真有这么严重?\"杨密听完,眉头紧蹙。

曾嘉苦笑:\"不是严重与否的问题,是我们根本没资格评判。\"

\"......\"

杨密抿了抿唇。这种无法掌控结果的感觉确实令人烦躁。她语气不由得生硬起来:\"所以,需要我做什么?\"

\"其实也不需要你做什么......\"

被莫名呛声的曾嘉有些困惑,见杨密冷眼盯着自己,忽然明白了什么。

\"我们之间可能有点误会。\"曾嘉放缓语调,\"找你来是想说,你不是认识佟莉娅吗?她和那位孟总相熟。能否请她牵线,安排见面?\"

\"丫丫?牵线?\"杨密一怔,\"就这样?\"

\"不然呢?\"

曾嘉失笑:\"你该不会以为我要让你去......我的杨老师啊,就算真需要,公司那么多新人,哪轮得到你?\"

杨密略显尴尬。接到电话时,她确实以为曾嘉要她去找孟浩\"深入沟通\",因此来时满腹怒火。

这愤怒无关道德,纯粹是感到被亲近之人羞辱。她与曾嘉十几年交情,从新人到成名,再到共同创业。虽近年因利益疏远,但旧情仍在。若为利益逼她出,无异于背叛。最近类似遭遇已让她心力交瘁,难免敏感。

不过也难怪她多想——按曾嘉先前的说法,任谁都会误解。更令她恼火的是:未成名时要妥协,成名后还得妥协,这名岂不白出了?

好在多年历练让她迅速调整,面不改色道:\"行,我问问丫丫。说起来,这位孟总久闻大名,一直无缘得见,倒真想结识一下。\"

误会消除,杨密对孟浩重新燃起兴趣。多年前佟莉娅就提过这位开影视公司的师弟,那时弧光影视规模尚不及如今的嘉行。

短短几年,对方已成行业巨头。即便身为一线明星,她仍得仰人鼻息。角色被抢也只能认栽。自幼混迹娱乐圈的杨密对此早已麻木——这圈子向来现实。

倒是孟浩本人,更令她好奇。

在人最原始的渴望面前,性别并无差异,都渴望与地位显赫的异性共度良宵。何况对方相貌出众,自己怎么都不算吃亏。

这次难得有机会接触,错过实在可惜。

思及此,她拨通了佟莉娅的电话,将事情原委说明后,提出能否帮忙邀约。

\"孟浩应该不会计较这些小事。\"佟莉娅在电话那头回应,\"既然你们有所顾虑,我就帮你问问。但先说清楚,我不保证他能答应。\"

\"没关系,我相信你的能力。\"杨密用她特有的娇嗔语气说道。

\"你相信有什么用...好吧,我尽力而为。\"

挂断电话,杨密转向对面的曾嘉:\"如果他同意见面,就由我去吧。\"

\"你?\"

曾嘉审视着她,片刻后才恍然大悟:\"你和那位...\"

\"协议前几天签完了,还有些资产需要处理,打算过阵子再公开。\"杨密神色平静地回答。

\"原来如此...\"

曾嘉不禁感慨万千。

杨密近来忙于与刘凯维办理离婚手续。原因诸多,主要是刘凯维曾被曝出轨,加上长期聚少离多导致感情淡漠。

前些年为了完成尚世影业的\"三年对赌\",作为嘉行的顶梁柱,杨密不得不疯狂接戏。三年拍了十三部剧,几乎全年驻扎在剧组。即便怀孕期间,也照常参加综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