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1 / 2)

“合作愉快!”他朗声笑道。

二人简单探讨了故事框架与风格,但未深入细节。剧本尚未成型,项目未立项,预算、筹备、选角等事宜皆无从谈起。

“进度得抓紧。”陈思成提醒,“最好明年暑期档上映,春节档怕是赶不及了。”

“下个月我先出剧本初稿。”孟浩承诺。

陈思成忽然想到关键问题:“用‘绿藤系列’衍生项目,乐时网会有意见吗?”

“无妨。”孟浩淡然道,“剧本风格彻底重构后,与原作关联微乎其微。况且弧光并非只能做‘绿藤’项目,宣传时避开即可。首部作品本就是起源,与系列无关。”

“有道理。”陈思成松了口气,“不过乐时影业近年电影投资成绩不错,或许能合作。”

“我会与他们沟通。”孟浩应道,心中却暗忖:不知乐时影业的资金链能否撑到电影上映。

据他所知,乐时今年已押注张国师的《长城》与小四的《爵迹》两部烧钱大作,总部还在持续抽血填补贾老板的“造车”无底洞。

资金压力确实不小。

这么看来,乐时影业频繁融资也在情理之中。

送走陈思成后,孟浩将精力分成两部分:跟进《法医秦明》的拍摄进度,同时着手完善《唐人街探案》的剧本。

《唐人街探案》是这部电影的暂定名称。

转眼到了月底,正在忙碌的孟浩突然收到秦岚的消息——

有人愿意接手了。

“哧——”

一辆黑色商务车稳稳停在弧光影视楼下。

车门打开,走下四五个人。

“这就是弧光影视?”

戴着墨镜的女人环顾四周,温婉一笑:“环境真不错。”

“确实,”秦岚接过话,“感觉这栋楼一半预算都花在绿化上了。”

近两个月来,按照孟浩的建议,秦岚一直在寻找愿意接手乐时影业股份的买家。

虽然乐时集团热度高涨,不少外部投资者跃跃欲试,但由于乐时影业未上市,股权转让流程复杂,孟浩更倾向于从现有股东中物色人选。

这样一来,选择范围大幅缩小,加上他们不愿折价出售,直到最近才找到合适的接盘方。

众人步入办公楼,孟浩已在大厅等候。

“秦岚姐。”

孟浩先向秦岚示意,随后转向她身旁的女性,礼貌问候:“刘韬姐,您好,我是孟浩。”

这位“接盘侠”,正是素有“国民贤妻”之称的刘韬。

“孟总好。”刘韬笑容温婉,“我们去年在《琅琊榜》剧组有过一面之缘吧?”

“是的,”孟浩点头,“当时去拜访孔笙导演,有幸见过您。”

“对,我想起来了。”

刘韬暗自感慨。去年初见时,他还是个与正午阳光合作的新人编剧,自己并未过多留意。

短短一年不到,他个人连同弧光影视,已然成为网剧领域的佼佼者。

“二位别站这儿聊了,”秦岚插话,“韬姐,带你去后院看看,那儿有个亭子,天气好时特别惬意。”

刘韬饶有兴趣地点头。

作为东道主,孟浩自然陪同,一行人来到后院。

阳光和煦,微风拂面,亭中木椅上的众人顿感舒爽。

“听说《琅琊榜》已经定档了?”

孟浩端起茶杯,闲聊般提起了这个话题。

刘韬微微颔首:“九月开播,京北和上沪两家卫视同步播出。”

她轻叹一声:“拖了这么久,有些剧情我都记不清了。”

这部戏从杀青到播出,足足压了一年半。反倒是晚拍的《伪装者》进度更快,八月中旬就要在芒果台亮相。

孟浩不禁摇头。原以为《琅琊榜》能替后续作品预热,没想到反而要借《伪装者》的东风。

茶香氤氲间,三人渐渐熟络起来。见气氛融洽,孟浩适时切入主题:“韬姐的心理价位是?”

“我和秦岚通过气。”刘韬瞬间切换成商务模式,“只要在合理范围内,都可以谈。”

这些年丈夫破产后,家里财务都由她一手操持。不仅还清债务,还积累了可观资产。这次投资乐时影业,正是她的手笔。

——虽然不知这笔投资能否延续她的不败战绩。

孟浩按照陈静的建议报出数字:“5500万。”

刘韬眉心微蹙。这价格恰踩在她预期上限。

参照乐时网股价走势,这个报价其实相当公允。去年融资时股价不足30元,如今已飙升至140多。若按比例折算,原始投资确实该值这个数。

更何况大盘仍在上涨,未来增值空间可观。

但商场如战场,刘韬仍想再争取些余地。接下来的拉锯战,自然交由双方团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