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如何战(2 / 2)

“阎大人,白龟先生,老朽此番冒昧前来,实因贵军近日在临洮府外,重创鞑靼铁骑之壮举,已传遍士林,我王氏虽僻处山东,亦闻之振奋。”

“想我汉家天下,自永乐北征后,已百余年未见如此痛快淋漓之大捷,大人此举,非止克敌,更是扬我炎黄威仪,振我汉家精神,功在千秋啊。”

“不瞒二位,老朽自入这西安府城,耳目便为之一新。街道整洁,市井井然,竟无丝毫战后常见的破败萧条之气,百姓神色虽偶有惊惶,却更多是安顿下来的平和,少见流离失所之悲苦尤其难得的是。”

“贵军将士,军纪之严明,实为老朽平生仅见,巡逻士卒,秋毫无犯,市集交易,公平无欺,所见官吏,无论职位高低,皆勤勉任事,无推诿懈怠之态。”

“贵军待民之宽厚,老朽曾见一老卒,帮百姓搬运重物,又见一少年兵士,将干粮分与乞儿,此等景象,恍若史书所载蜀汉昭烈帝携民渡江之仁政遗风,在这乱世之中,尤为可贵,阎大人治军理政,能得军民之心如此,实乃罕世之才。”

铺垫了这许多,眼见阎赴和张居正只是静静聆听,面带微笑却不接话,王允谦知道火候已到。

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转为一种略带忧国忧民的感慨。

“如今天下纷扰,民生多艰,我王氏一族,绵延千载,虽不敢说有多大能为,却也深知天下之责不止一人承担,眼见阎大人与黑袍军在此地开创一番新气象,老朽与族中一些有识之士,深感钦佩,亦愿略尽绵薄之力。”

“老朽之意,或许可在西安府捐资兴办一二文学,收容贫寒子弟,延请名师教导,也算为地方文脉延续做些贡献,此外,我王氏在山东、河南等地,略有几分人脉,若大人日后有需互通消息、周转物资之处,或可提供些许便利。”

说完这些,王允谦便不再多言,只是端起茶盏,慢饮一口,目光平静地等待着阎赴的回应。

整个偏厅内,只剩下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气氛在看似温和的交谈下,蕴含着微妙的试探与权衡。

阎赴面带微笑,耐心听着,不时点头,最后却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王老先生此番美意,是代表整个琅琊王氏,还是......”

王允谦闻言,脸上笑容不变,轻轻摇头。

“阎大人明鉴,老朽此行,仅代表我等一支微末旁系的心意,家族庞大,枝叶繁多,还需......还需权衡些时日。”

话说得滴水不漏。

阎赴心中了然,不再多问,客套地表示欢迎,并让张居正后续接洽细节。

送走王允谦后,阎赴回到正堂,对张居正淡淡道。

“老狐狸。”

张居正点头,平静分析。

“这等世家,存活千年,靠的便是这份谨慎,他们看到了潜力,但远未到倾力押注之时,此次派一支偏房前来,不过是投石问路,成了,家族受益,败了,弃车保帅,损失有限,真正的核心资源,他们还在牢牢攥在手里,等待最关键的时机。”

阎赴走到巨大的西安府城图前,手指划过那些街巷。

“来找我们的越来越多了,但像王氏这般谨慎观望的,恐怕更多,这西安府城内,此刻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暗处打量着我们。”

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此刻的西安府东市,确实有几双不属于寻常百姓的眼睛,正在细致地观察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