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大军进阶(2 / 2)

几天后,河南府城中心广场上,搭起了戏台。

台上,梆子戏唱得高亢激昂,台下,还有杂技艺人表演着吞刀吐火、顶碗走索。

许多轮休的黑袍军士兵挤在人群中,看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和笑声。

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暂时洗去了战争的疲惫和阴霾,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

张居正也换了一身便服,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这热闹的景象,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安定军心,亦是巩固后方的重要一环。

当张居正为黑袍军的后勤殚精竭虑之时,其他两方的后勤状况,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画面。

临洮府外。

漠北草原骑兵,本无复杂后勤体系。

他们的补给,主要依靠掠夺。

一队鞑靼骑兵冲入临洮府外围一个来不及撤离的村庄,马蹄践踏着农田,士兵们挥舞着弯刀,踹开农户的家门,抢夺着一切可以带走的粮食、牲畜,甚至锅碗瓢盆。

反抗的村民被无情砍杀,哭喊声、狞笑声、牲畜的哀鸣声混杂在一起。

他们就像一群蝗虫,过境之后,只留下废墟和狼藉。

这种补给方式野蛮而高效,但也极度不稳定,且彻底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基础,无法持久。

而在大明剿匪军的营地里,又是另一番景象。

尽管胡宗宪严令不得扰民,但大明朝廷的腐朽和低效根深蒂固,从来不是谁随口一说便能改变的,连皇帝都不行,更不用说胡宗宪。

几个老兵油子蹲在营房角落,捧着碗里清汤寡水、夹杂着霉味的米粥,骂骂咧咧。

“他娘的!胡大人不让抢,可上头发下来的就这玩意儿?喂猪猪都不吃!”

“听说押粮官那帮孙子,一路上倒卖了不少,掺了沙土发霉的米充数......”

“不吃这个?饿死?老子们提着脑袋打仗,连顿饱饭都混不上!再这样下去,别说打黑袍军,自己就先饿散了!”

军粮经过层层克扣,到达士兵手中时已质量堪忧。

喝兵血、吃空饷、以次充好......明朝军队积重难返的后勤弊端,严重侵蚀着这支大军的战斗力。

胡宗宪的革新,看起来似乎颇有成效,但整个大明剿匪军中,无人不知其中究竟是何等的阻力重重,举步维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远在行军路线上的黑袍军主力营地。

尽管天气恶劣,寒风凛冽,但营地秩序井然。

傍晚,炊事班架起大锅,熬煮着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浓郁香气弥漫开来。

阎赴如今还在看着,他们虽然还在延按府境内,但距离临洮府愈发靠近了。

士兵们排队领取着热汤和扎实的干粮,围坐在篝火旁进食,脸上带着满足。

饭后,在军官的口令下,火铳手们仍在寒风中练习着装填和瞄准,炮手们则反复操演着火炮的转移和瞄准程序。

严明的纪律、可靠的补给、持续的训练,构成了这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基础。

而阎赴也没忘记,一切都是谁的功劳,张居正坐镇后方,以其卓越的行政才能和深远的目光,为黑袍军打造着一条坚实可靠的生命线。

这一刻,阎赴目光落在舆图上,冷笑着,目光直接掠过临洮府,最终锁定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