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气点,军政民三体系同时改制,轰轰烈烈。
现在河南府府衙,议事厅内,炭火驱散了深冬的寒意。
阎赴端坐主位,面前摊开一份由张炼整理、墨迹犹新的《承天新政职官名录》,这是张炼整理出来的。
他目光沉静,缓缓扫过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被赋予了新的、承载着历史使命的职位。
军事,副旅帅赵渀,旅监张炼,第一团长阎狼,第二团长赵将,第三团长,阎天,第四团长阎地。
这些都是真正带兵见血的将领,跟了自己许久,谋略胆魄足以胜任,尤其是张炼,自身思想很纯粹,做为思想教导的旅监很合适。
阎赴点头,继续看下去。
政务上,总署令张居正,商曹阎玄,农曹蔡元贞,户曹赵观澜,工曹陈守拙,吏曹张耀祖,刑曹谢怀清。
张居正本就不是池中之物,总管政务当然无碍,其余的也都是从县便跟随自己的文官,先后治理过从县,延按府,平阳府,不必多说。
民务体系上,会长李书桁,副会长章伯彦都是从底层爬起来的。
“好。”
阎赴放下名录,声音沉稳有力。
“名分已定,职责已明,各部,即刻履新,各司其职,将承天新政落到实处,让这三府之地真正活起来。”
“遵命。”
厅内众人齐声应诺,眼神中充满了开创历史的激动与沉甸甸的责任感。
会议散去后,阎赴没有在府衙久留。
他换上便服,独自一人,悄然步入风雪初霁的洛阳街头,他要亲眼看看,这新制的春风是否真的吹到了最底层。
军营一角,背风的墙根下,一个年轻的士兵,正蹲在地上,手里捏着一小块木炭,在一张皱巴巴的粗布上,笨拙地画着横竖杠杠,他口中念念有词。
“昨儿......识字课......认了十个字......陈教导说......能记三国气点。”
“前儿......打靶......军中第一......算......算三分......”
“加起来......六分......离换那袋白面还差......差四分。”
他挠挠头,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再......再努力两天,认多几个字,就能......就能给俺娘换袋白面,过年蒸馍馍吃,再......再攒攒,给娘扯块花布做身新袄子。”
阎赴在不远处静静看着,听着那质朴的期盼,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这就是国气点的力量,让最底层的士兵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有了为之奋斗的奔头。
营房内,灯火通明,新任营长王三狗正伏在案前,提着一支粗劣的毛笔,在一本新发的《功绩簿》上,认真地记录着。
“今日东郊演武,第三连穿插包抄动作迅捷,战术达成评定优,全连,各记三分......”
“我......指挥得当......旅里评定给记了五分。”
他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低声自语。
“大伯......您在天上看着呢吧?三狗没给您丢脸,当上营长了,再攒些国气点,就能给小花换块好田,让她能过上好日子。”
阎赴站在窗外,看着王三狗灯下坚毅的侧脸,心中微动。
他想起了那个在从县缙绅粮队前,第一个响应他的老汉,想起了平阳府夺门时,他身中数箭、仍死死抵住城门的壮烈身影......王三狗的大伯......国气点,勋位,永业田......这不仅仅是激励,更是对逝者的告慰,对生者的承诺。
城外,柳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