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延安府(2 / 2)

“等内阁催了再说。”

一批小小的流民闹事,能成什么气候?

等到他们吃不饱饭,自然也就散了,流民自古不能攻城略地,顶破天就是袭几个镇子,村落便到头了。

许论下了值,一双手搓个不停,费劲思索着。

严阁老如今眼见着便要大寿,也不知送个什么礼物好。

听闻他老人家有收藏筷子的癖好,不如打几双金筷子便是?

与此同时。

四月的北京,柳絮纷飞。

翰林院编修张居正从书吏手中接过陕西来的邸报,目光在延按府匪患几个字上停留许久。

“可有从县的消息?”

他突然问。

书吏一愣。

“大人是说……”

毕竟从县在京师几乎算是个可有可无的地界,若是没人提起,一万年都不会有人想到这个偏僻的小县城,也无怪乎书吏没反应过来。

“从县知县阎赴。”

张居正声音平静,手指却无意识地摩挲着邸报边缘。

“他可还安好?”

书吏终于回过神,复杂的看着眼前这位翰林清贵。

当初阎赴的事闹的那般大,谁人不知?

一个被皇帝陛下亲自划入同进士出身的举子,终生当不了京官的货色罢了。

“这……下官不知。”

张居正摆摆手让人退下,独自站在窗前。

窗外是京师繁华之地,他的思绪却飘到了千里之外的陕北。

阎赴,你可千万别出事。

他回到书案前,提笔写下一封私信。

阎兄如晤:京中春深,闻陕地不靖,甚忧......写至一半,他又将信纸揉碎。

不妥。如今朝局复杂,这信若胡乱写出去,反而会害了阎赴。

他实在无法想象一个小小的从县知县被卷入其中会是什么下场。

就连前任阁老夏言,何等权势滔天之辈,还不是轻而易举便落得个凄凉下场。

他重新摊开一张纸,只写了些寻常问候。

直到信件送出去,张居正才终于深吸了一口气。

这天下,当真处处是困局。

不知如何可破。

他心底确有一扫弊政之心,可如何开始,他还未曾知晓。

“若阎兄在此,恐怕早有定计。”

张居正的担忧不无道理。

嘉靖二十八年的朝堂,正处在山雨欲来的前夜。

严嵩父子把持内阁,边将贪腐横行,各地灾荒不断。更可怕的是,皇帝已经很久不上朝了。

就在上月,户部上报陕西大旱,请求减免税赋。

严世蕃却当着百官的面说。

“饿死几个刁民算什么?边饷才是大事!”

这样的朝堂,他张居正怎么能不担忧。

朝廷若是不将百姓当作百姓,百姓会如何?只看大明是如何在烽烟中缔造出来的,便已知晓!

而此刻的张居正还不知道,他牵挂的好友阎赴,正在陕北亲手掀起一场翻天覆地之变。

同一时刻,四月的陕北黄土坡上。

“腿绷直!腰挺起来!”

阎赴的吼声响彻训练场。

五百名新编入的黑袍军站得笔直,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却没一个人敢动。

十几天前,他们还是跪着等死的溃兵。

现在,他们正在学习如何站着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