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佴梓筠的目光在餐厅扫描了一圈——南溪今天竟然也没来吃早餐?
不,南溪现在不是最重要的。佴梓筠的目光从监控屏上移开,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叶雷诩的命令像一道悬在头顶的倒计时,地下车库b区07柱,晚上八点半。那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报告提交或任务指派,那更像是一个狩猎的邀约,而她,就是那个被圈定的猎物。
目前的十二个小时,是她撕开这道口子的唯一机会。
一个初步的计划开始在她脑中迅速成型,冰冷而清晰,如同她此刻分析的生物数据流。这个计划的核心,在于那份她正在编辑的报告,以及她手腕上这个既是枷锁也可能是武器的生物监测手环。
第一步:报告——埋下怀疑的种子。
叶雷诩要详尽的报告,她就给他“详尽”。她会巨细无遗地记录早餐间苏晴的崩溃与强撑,李竟思的排斥与防御,甚至包括缪式开罕见现身引发的、孙柚恩那有趣的数据波动。她会写得像一个绝对客观的观察者。
但关键在于,她会在描述苏晴的行为时,巧妙地强调其“策略性”和“信息来源的可疑”。
例如:“苏小姐在接近李老师时,所选择的话题呈现出高度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与其平日公开表现出的兴趣领域存在显着偏差,并成功引发了李老师初期的积极生理反馈。”
她不直接指控苏晴买了信息,只是客观呈现“异常”。叶雷诩多疑,他自己会去推导这个结论。这份报告,就是抛向他疑心的第一把沙子。
这样做是为了将他的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并试探他的反应模式和关注点。
第二步:手环——反向利用与数据造假。
叶雷诩能实时看到她的数据?很好。佴梓筠看着腕上的黑环,眼神冰冷。赴约之前,她需要让自己的数据保持在一个“恰到好处”的状态——既不能过于平静,也不能过于激烈。
她可以通过回忆一些足够引发特定情绪又不会真正失控的片段,来精细调控自己的心率、皮电反应,营造出一种“强自镇定下的紧张与忐忑”,甚至是一丝“被逼到绝境的愤怒与抗拒”。
她要让他透过数据“读取”的,正是她精心构想的理想镜像——一场以数据为幕布的反向操控表演。或许,她可以刻意在某个关键节点制造一个短暂的数据异常峰值,伪装成某种“思绪波动”的蛛丝马迹。
譬如,当她报告中的“苏晴信息可疑”段落被提及的精确时刻?这个刻意埋下的谜题,足以引发他的猜测与怀疑,却又不露痕迹。
至于布局时机,必须避开所有男性的在场时刻。这招棋,苏晴早已用过,结局却是自掘坟墓。此刻的局面已如绷紧的弦,再添任何变量都可能引发崩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