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204章 文书造假案准备爆发!

第204章 文书造假案准备爆发!(1 / 2)

朱元璋的表情巨变,倒是没有像叶言预测的因为思路理清就看出这些。

他当时是正对着御案上一份来自某中原富庶地区的奏疏内容而发呆思索。

这是当地布政使呈报的年度政绩汇总,通篇锦绣文章,数据详实,称颂在他的英明领导下,本地仓廪丰足,户口滋殖,垦田数额再创新高,百姓安居乐业,俨然一派盛世景象。

若是往常,朱元璋看到这般喜报,纵然不会全信,心情也总会舒畅几分。

但今日,他却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于正那日武英殿内的话,如同魔咒般在他脑海中回荡——“陛下届时该如何区分,一位地方官员呈报上的完美文书和精准数据,究竟是他兢兢业业干出了实实在在的政绩,还是他呕心沥血去仅仅做出的毫无纰漏的‘文书政绩’呢?”

“形式主义……一切政务活动,不以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质成效为目的,而是以完成上级规定的流程、格式、文书为最高目标……”

朱元璋嘴里重复着分身的话,目光也死死盯住奏疏中那几个异常漂亮的记录——垦田数比去年增加了近三成,人口增长率也高得惊人。

他出身农家,深知开垦荒地、繁衍人口是何等艰难缓慢的过程。

如此暴增,真的合理吗?而且三成……这个数据过于详细和准确了,这更不可能!

他猛地想起,不久前接到过几封来自都察院巡按御史的密奏,提及该地区似乎有隐户、瞒田之弊,百姓负担并未减轻,甚至有流民迹象,只是语焉不详,缺乏实据。

当时他忙于空印案等大事,并未深究。

此刻,这两份截然不同的报告放在一起,于正的话就如同惊雷炸响!

更关键的是……

他突然想起另一个名字,一个几乎被他遗忘的名字,伴随着一段并不久远的记忆,猛地跳入了他的脑海——杨贤!

这位他这辈子也不可能忘记。

当时洪武初年,时任某地知府的杨贤,为人耿直,但或许是因为不谙官场规则,或许是真的事务繁忙疏于文书,其上报的各类册籍格式时常不合规范,数据也偶有涂改痕迹,但核验之下,其实务政绩却颇为扎实,百姓口碑甚佳。

当时,正是胡惟庸!

是他胡惟庸以雷霆之势,揪住了杨贤文书上的这些纰漏,在御前慷慨陈词,痛心疾首!

朱元璋清晰地记得胡惟庸当时那副大义凛然的模样——“陛下!臣非是针对杨贤其人,然则文书乃朝廷体统,数据为治国根基,岂容丝毫苟且?”

“今日杨贤可因‘务实’而格式混乱,数据涂改,明日他人便可效仿,进而欺瞒篡改!此风绝不可长!臣恳请陛下,严惩杨贤,以儆效尤,以正视听!”

最终,杨贤被罢官免职。

此事也曾被胡惟庸一系作为其铁面无私、维护法度的典范来宣扬。

说白了,后面调查杨贤虽然确实是不得已的虚构政绩,其本事也是极为厉害的……但抓他的就是胡惟庸,拿下他的也是胡惟庸。

可今日,老朱不再是没有思路的思索此事。

现在一看,叶言用分身点出形式主义的存在,杨贤的形式主义其实还好吧……但胡惟庸此前那般推崇他的极端派系的改革,其意义不言而喻吧?

就是想到此处,朱元璋脸上的肌肉剧烈地抽搐起来,一股极致的讽刺怒火出现,让他几乎气极而笑!

“好……好一个胡惟庸!好一个铁面无私!也好一个维护法度!”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得可怕,仿佛从牙缝里挤出来。

“当年对杨贤,你是何等吹毛求疵,口口声声文书体统、数据根基,恨不得将其一棒打死!可如今呢?”

他猛地伸手指着案上那份数据完美得令人发指的中原富庶地区奏报,眼中寒光爆射!

“你这中书政事,总揽全国政务!这等浮夸至此,违背常理的政绩,你这双‘明察秋毫’的眼睛,就真的一点都没看出来?”

“还是说……你看出来了,却默许甚至纵容?因为你中书省需要这样的政绩来装点你,或者你!?”

这也是明史中记载的事实,胡惟庸的人很多在后面都暴雷,全是政绩造假为大头。

如此之下,老朱抬头仿佛看着胡惟庸的幻像,他在那里痛斥。

“他杨贤格式稍乱,你便说是十恶不赦!而你麾下之人,我大明多数地方官吏到底何样?如此数据造假,粉饰太平,却能安然无恙,甚至还能得中书省的优评?”

“胡惟庸!你这套把戏简直玩得可真是炉火纯青啊!你维护的不是法度,是你自己的权柄!你打击的不是苟且,是不肯依附于你的异己!”

这就是胡惟庸的真实形象,他靠着正义去拿下造假的杨贤,可其本质却是极度纵容自己人的造假。

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