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176章 成功!让两分身成为观风老师!

第176章 成功!让两分身成为观风老师!(1 / 2)

武英殿内的暗流汹涌,叶言基本通过系统面板上朱元璋和胡惟庸截然不同却又都指向观风制的情绪关键词,内心已经猜到了七八分是什么样。

而他心中也不由冷笑,观风制的优点很明显,但弊端他也适当的点了出来……

而这胡惟庸嘛,他果然不愧是能坐到那个位置的人,嗅觉敏锐,瞬间就看到了这制度背后结党营私的巨大潜力,并试图抢先布局。

而老朱的愤怒,恰恰证明了他绝不会让胡惟庸得逞,也能猜到对方在想什么。

但是……

“洪武四年这会儿,朱元璋无论怎样还得仰仗他这位来帮忙治国,所以即使再怎么争,两方也不会放明面上乱来。”

这就是最可能的状况。

“但想摘桃子?问过我没有啊?老胡。”叶言心中又嗤笑的暗道了一句,“这观风郎制度好歹是我谏言推动的,第一批导师的人选,岂能由你胡惟庸染指?”

所以他迅速理清了思路,他必须确保张石头和黄子澄的导师是自己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引导他们,同时也能更精准地向朱元璋反馈地方实情,甚至……还能给胡惟庸下点绊子。

所以两个分身去当这个导师恰恰就是最好的选择和结果。

恩,如此思考,叶言没有直接回府,而是转身向东宫走去。

作为东宫侍讲,他与太子朱标商议观风制具体实施细则,名正言顺。

东宫书房内,朱标刚刚从武英殿回来,脸上还带着一丝被父皇训诫后的余悸和沉思。

但见到叶言来访,他立刻收敛心神,露出温和的笑容:“叶先生来了,正好,孤正想寻你商议观风郎一事。父皇对此寄予厚望,也和孤有过嘱托孤是务求谨慎安排。”

叶言微笑的点点头,行礼后直接开门见山:“如此正好!殿下,臣也正是为此事而来。陛下圣意已决,欲借此制锤炼实干之才,洞察地方利弊。”

“然则,首重之务,在于为张石头、黄子澄二人择选合适的随行导师,此人选若不得当,恐前功尽弃。”

朱标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也笑道:“先生所言极是。方才父皇也再三强调,导师须是清廉干练、熟知地方且与朝中朋党无涉的基层官吏,而且恰好此事也安排给了孤,孤也提及了先生你,那么,正好,先生你可有合适人选进行推荐啊?”

叶言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还是假意沉吟片刻,仿佛经过深思熟虑般开口道:“殿下,臣确有两个不成熟的想法,或可抛砖引玉。”

“先生但说无妨。”

“张石头他性情耿直,有军户子弟的坚韧,缺的是政务处理的细致与变通。”

说起这个,叶言可不是胡扯,对方是自己分身的弟子,他确实可以自信的讲,他是天底下最了解对方的人。

“故臣以为,可为其择一经验丰富、处事公允的县丞或主簿,此类官员常年处理钱谷、刑名琐事,最知民间疾苦与胥吏手段。”

叶言一边说,一边观察朱标的反应,心里已经开始透过系统查看其他分身的状况,最终选中了这么一个……恩,叶言从不操控,完全按照系统为其设置程序,自己行动、当官的分身。

原本这也是个给事中来着,后面却因为一些事导致被赶出京城,成为了一地的……小官?

总之。

“臣听闻,苏州府吴江县新任县丞李德明,乃举人出身,数月前因在户部清吏司协理江北粮赋册籍时,揭发胥吏勾结虚报损耗一事,虽核实有功,却也得罪了上官,被明升暗降,外放至这赋税繁重的吴江县。”

恩,叶言说到这里内心都有点波动,好家伙,系统给底层分身设计的程序还是有点笨啊。

换他本体顶号,这波不搞死那上官都不算完。

不过嘛……

“殿下,臣也听闻他到任虽仅数月,却已深入乡里,对本地胥吏手段与豪强情状颇有洞察……此人刚正务实,或许正是引导张石头的合适人选。”

而叶言提到的李德明,朱标显然也有印象,那位虽不出名,但他也知道一件事……刚刚老朱和他说过,此前处理军屯贪腐事件中,胡惟庸派系的一些喽啰应该是趁机报复了一些在此次反贪中有贡献的官吏。

这帮人就很惨,不但没有因此升官,反倒是让这些明白‘唇亡齿寒’的胡党喽啰操作,直接就被赶出了京城这个官场圈子。

可这帮人的水平是有的……

朱标闻言,眼中也一亮:“吴江县?嗯,此地虽属苏松富庶之地,但水网密布,田土纠纷历来复杂,正是考验人之地。”

“李德明此人,孤似乎也有些印象,孤记得吏部考功司的评语也确是‘勤勉务实,拙于钻营’。此人甚好!孤会命吏部重点考察。”

第一步顺利!

叶言心中一定,直接继续道:“恩,殿下,至于那黄子澄……他世家出身,八股文章锦绣,缺的是对底层艰辛的切身体会和应对复杂局面的实际能力。”

这一点评价相对客观,叶言可没有那种因为历史就绝对看不起一个人的想法。

黄子澄只是在削藩上的决定不对,其本身能力肯定是很强的。

“而这边陲之地,军民政务交织,非寻常文官所能驾驭。臣以为,或可为其择一在边地任职多年、通晓边务的儒学训导或经历司经历。此类官员地位不高,却需周旋于军、民、胡之间,最考验人的韧性与智慧。”

他略作停顿,抛出了第二个目标:“臣记得,陕西行都司沙州卫经历司经历王远,亦是举人出身,原在甘肃镇督府任书办,因精于筹算、通晓番语,数月前被特擢至沙州卫这紧要之地,专责核对互市账目、翻译往来文书。”

这个分身就比较正常,单纯是系统安排在地方的分身....系统也是很有能力的,各地都有零星几个官职不大,存在也是可有可无的官吏分身存在。

“那,臣认为他到任时间虽短,却已数次深入番部交涉,处事果决,不卑不亢。由他引导黄子澄,或可磨去其骄娇二气,真正理解何为边政实务、怀柔远人之理。”

叶言此次的两个推荐,其实也符合朱标,或者说朱标背后的朱元璋的心思。

这两个分身的生平都符合最关键的基层实干官员定位,且新赴任不久,与地方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牵连根本不深。

朱标也是思考了下自己父皇听后会不会同意,几秒后也连连点头了。

“沙州卫……确是汉胡杂处,情形复杂。王远此人,以举人出身被特擢至边关要冲,必是确有实干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