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算是改完宗室问题,这朱皇帝难道还有手段?
不!
李魁那厮还有计划?
朱元璋假意思考,最后笑着讲了一番绝对有意味的话语。
“咱朝廷也当鼓励开拓!宗室子弟,若有志于外者,若能于域外、边疆为咱大明开疆拓土,朝廷也不吝封赏!所得土地、利益,当可允其自留三成,并且咱以为那方外之地也该给他们治理,朝廷也派人去监督,或者说协助!”
!!!!
所有大臣瞬间震惊了!
朱元璋的话却还没讲完。
“咱朱家的子孙啊,眼光就要放远点,不能让他们总盯着自家碗里这点食去争抢,你们说对不对?”
百官那可不敢多言,这个想法就不像是李魁敢说的了,他们都不敢提及这一点。
难道真是朱元璋自己想的?
可他这格局怎么一瞬间变这么大的?
而且此话的暗喻,并不算难猜,百官几乎秒懂叶言此前的‘真龙入海’的惊世之言,但在朱元璋口中,这变成了鼓励开拓的国策。
可实际上,在那般堵塞宗室开禁放路的层层限制下,在此举下若有还能走出边疆,去外面会打下基业的皇子,那可就没一个是废物了,你是必须得从军,你还必须得突破那难以掌兵的限制,可若能突破者……
胡惟庸当时头就更低了一些,但目光隐晦的看向一旁不言语的朱标。
他们甚至想到,若未来有宗室子弟能做到这一步,无一不证明其真实的能耐完全不亚于当今朱标,或者说朱标所代表的皇室正统这一脉的未来后世之君水平,这一步很险啊,但格局之深远,所有重臣都知道此策背后的深远考量。
但没人敢说,而他们的不说,朱元璋其实很不满。
但他也清楚这帮人都在藏拙,都在规避风险,可为何没人出口说一句此策的危害呢?
叶言控制分身在一旁看的直想笑,真是好家伙,谁敢说啊?
说了九族都保不住,又不是所有人都和我一样光脚不怕穿鞋的,他们或许还在想,你朱家的问题,你自己解决,我们可不管你们老朱家的未来。
因此四小时后,重臣们安排的东西就很合理,甚至说他们还帮朱元璋稍微做好了一点,未来朱棣他们这帮第一代藩王的永额钱是最多的,甚至可以保他们七八年不用劳动,但这笔钱也就这么多。
四小时后。
“以上诸条,即刻拟旨,明发天下!昭告宗室!令诸皇子即刻入宫听旨!”
朱元璋看过整理后的文书,直接下令,语气相当不容置疑。
“臣等遵旨!”
这帮大臣可算忙完了,不久后,朱樉、朱?、朱棣、朱橚等皇子都被匆匆召入武英殿。
他们看到父皇脸色肃穆,两旁重臣肃立,心中不由惴惴。
李魁所言,莫非传入自己父皇耳中了,父皇会怎么改呢?
朱元璋也没有废话,让太监将刚刚议定的新政条款,清晰有力地宣读了一遍。
皇子们听着,脸色变幻不定。
听到“永额”一次性给付时,朱樉眉头紧锁,显然在计算是否划算。
听到“开禁放路”时,朱棣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
而听到那些严苛的限制条款时,几人又都面色一紧。
但在叶言控制太监读完旨意后,朱元璋目光却直接扫过他这几个儿子。
“都听清楚了?这就是咱给你们,给老朱家后世子孙定的新规矩!”
这特么不就是李魁的主意吗?
但那些限制又是谁说?未免过于苛刻了!
但朱元璋可不管他儿子们想什么。
“我告诉你们,朝廷不再欠你们的,该给的本钱,咱都一次性会给够!剩下的路,钱花光了,你们就自己去闯!是光宗耀祖,还是泯然众人,看你们自己的本事!”
“而往后,谁再敢跟咱抱怨俸禄薄,谁再敢动不该动的心思,就别怪咱不讲父子情面!都给咱记住了,你们是咱朱元璋的儿子,不是离了爹娘喂食就活不了的废物!”
“咱一个碗能挣来这江山,你们守着基业,拿着本钱,要是还混不出个人样,趁早自己找块豆腐撞死,别丢咱老朱家的人!”
这番话掷地有声,敲打在每位皇子心上。
朱樉、朱?面露惭色,低头称是。
朱棣则昂首挺胸,眼中斗志更盛。
朱橚似懂非懂,也跟着哥哥们一起躬身。
不过最后……
“可还有意见?”
朱元璋罕见的开口问了一嘴,这其实是种试探,以及一种礼仪上的作为。
“父皇……”
朱樉却马上抬头看向朱元璋,那开口的意思,一定是还想争取什么。
但他刚开口,老朱的锐利目光就直接扫来,也不说话,可就是死死看着他。
“……”
朱樉哪里不明白,自己这个爹让他们提意见,也只是嘴里说的提意见,谁能提,谁敢提?
所以他马上低头,他们几个皇子都马上拱手:“儿臣等谨遵父皇教诲!定不负父皇期望!”
朱元璋看着儿子们的反应,哼了一声,挥挥手:“都滚回去吧!好生思量!诏书不日即发,天下共鉴!”
嚯!
改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