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79章 查账!来,你到底会不会算?

第79章 查账!来,你到底会不会算?(1 / 2)

后续朱标在当夜也和朱元璋议论了科举革新的问题,例如那些实务策问的题目,多么的有意义。

虽然……

朱元璋整个人兴趣完全不高涨,通货膨胀真的挺恐怖啊,尤其在他听懂了后,越想越闹腾。

主要他也不在乎什么经济的学问,他只在乎一点,他听懂后,他唯一明白的就是自己再他娘的瞎搞下去,百姓可能就起义干他朱家的大明了。

那他所做的一切都完犊子了!

这就是他不能容忍的!

“行了,咱也明白李魁和叶言所谓的革新试题含义,这当官啊,还是要干些实事,不过不作为……”朱元璋说的还是很气,但也有他的看法,“不作为也能给咱安分的执行他当官该干的义务,那也是让咱能放心了。”

老朱还听到了关乎张石头这军户子弟的答案,不过他只是笑了笑,竟然没有评价。

虽说……

“咱其实还觉得他这答案没什么脑子,不过也正如叶言那小儿所说……至纯之心也算不错。”

至此,接下来的数日,叶言在阅卷的同时,把编写章程的事干脆全交给了分身王彦去做,其遵循现代人的见识一顿整,例如规划了逐步回收超发的宝钞、建立部分准备金的制度、有限度的开放银钱流通制、规范税收折色等,这也直到老朱在某次早朝上要见这章程时,别说,还真整的挺好。

这除去分身的努力,关键也是胡惟庸那样一个圆滑的人被老朱安排主理这宝钞事宜。对方不说真懂经济吧,但他行的是六部管理之责,总有官员是真懂经济的,共同讨论下,帮忙润色,整理出一套相当合格的章程,那还真不是难事。

毕竟就是一个控制发行速度以及开通兑换渠道的问题,这本身就不算什么难事,现代人所做的也只是推迟通货膨胀的速度,方法相对很成熟也不是很难,古代人很容易讨论出来。

而在距离科举放榜期还有些时日的日子里。

也有另一件事发生了。

王彦毕竟负责人册之事,此前查明的个人档案内容让老朱还是很满意的,而这也就让叶言通过分身掌握了一个巨大的权力。

则——

朱元璋的声音在奉天殿内回荡,是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酷和掌控一切的熟悉语气,发布了一个足以让洪武官场地震的命令。

“即日起!除各地需审理建档的黄册及鱼鳞册外,王彦,尔迅速调查各地官员三代内直系亲属之籍贯、田产、功名、营生!尤其先以京城为主,此查下凡有田连阡陌、商号林立,或与地方豪强勾连不清者,皆要详录在册!尤其要查清,其田产是否巧取豪夺,其商利是否盘剥黎庶,其子弟是否仗势欺人!此册,也可名为‘官亲劣迹档’!专为厘清官场浊流,肃清吏治根基!”

你说朱元璋这人吧,封建皇朝的头子,也是历史上最好理解,最不像皇帝,最把天下当他朱家农家大院的手子。

这样的人哪里有真的爱民之心?

可老朱他确实有!

最起码就算后人不认,但历史学家对老朱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尤其大杀贪官,尤其他是首个极为在乎属地真实情况和官员上报内容是否相符的皇帝,他是确实为了百姓而去做这些事,也确实让百姓在洪武年间也真的很少遭受贪官的压迫,这一点是必须要承认的。

同时,也必须要知道的是,或许朱元璋也仅仅只是憎恨贪官而已,也仅仅只是为了他心中那想清理不爽之官的小九九心思而已。

但他此时的作为确实可以称得上是行好事,也是对百姓最负责的行为。

现在这档案也让百官都表情微变,太狠了,查全家啊,谁敢保证自己的爷爷和爹是干净?谁敢保证自己儿子是好的纨绔子弟?

说白了,这就是在查所有当官者的把柄,皇帝想拿到他们的把柄……他们以后的日子也绝对更不好过。

但是群臣心里这样想,面上还不得不高声喊——“陛下圣明!此真的乃肃清吏治根基之大策!”

朱元璋是满意的笑着,也欣赏百官明显言不由衷的表情。

叶言分身的谏言在他现在看来,那是最棒的利用工具,查人的档案?

档案这东西可太有说法了。

因此。

“好!且此事由王彦全权督办!清吏档案司现有吏员、侍卫,皆归尔调遣!朕再拨你一百名亲军都尉府精锐,持朕手令,遇有阻挠查探、隐匿实情者,可先斩后奏!务求详实!务求迅捷!三月之内,朕要先看到这应天府上下,乃至周边州府官员的‘家底’信息,要给咱翻个底朝天!”

“臣,遵旨!”

王彦踏前一步,拱手间声音沉稳,看起来也毫无波澜,仿佛接下的是寻常差事,而非这足以让整个官场天翻地覆的烫手山芋。

但贡院审阅试卷的叶言知道,这下子又有的忙了,而且此事他得分心去控制分身了呀。

……

第二天,应天府城南,某条繁华的街市上。

午后的阳光还有些慵懒,但空气中却已经弥漫着一股无形的肃杀。

一队人马出现在街头,打破了市井的喧嚣。

为首者,正是身着绯袍,腰悬御赐金牌的分身王彦。

叶言操控着分身,其实内心只觉得离谱,他不但要审阅科举试卷,他还要带着……额,回头间,瞳孔中出现了十余名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亲军都尉府校尉,以及数名手持簿册,神情精干的清吏档案司吏员。

虽说这时期还没建立锦衣卫,不过老朱的近卫确实是这种打扮,这下子给百姓的感觉,那是看起来就不好惹。

但很快,百姓们震惊了。

“你说什么?皇上让王大人彻查咱京城官老爷的亲属?”

“是真的,告示上就这么写的。”

“嘶,说起来王大人,王彦大人此前在奉天殿上的谏言……也被圣人他公示了?”

“限制举荐制度,还特意彻查官员们,考官士子者三代的情况?”

“我的天哪,这位官老爷当真是牛气!”

“而且这对我们百姓极为有利吧?”

可以说,百姓们也不傻,尤其老朱特意下了告示。

百姓因为宝钞的问题,老朱也是担忧……他其实也是连夜思索想到了这一招。

目前来看效果不错,百姓们惊呼的是,他们看到了朱元璋这个皇帝决心清理大明官场贪腐的决心,也派出了让百姓一看告示就知道是青天大老爷的王彦。

这难道不值得关注?

不值得感慨朝廷是为了他们,才如此加大力度的整治官吏吗?

尤其自上次告示不清晰,之乎者也写告示的改革后,老朱还在告示后干脆写出了这一点,生怕百姓不知道他这位皇帝的好。

“……”

所以朱元璋还真是会借题发挥,给叶言的分身又找了一件苦差事。

当他带着这阵仗走在大街上,在百姓的注目下,杀气腾腾的冲入那些知名官员家属所开的店铺、宅院内,那是整条街的百姓都无比感慨和兴奋啊。

虽说大多数人也都是噤若寒蝉,纷纷避让他们,乃至于连街边茶楼酒肆里的喧哗都低了下去。

叶言叹口气,操控王彦的脚步不停,径直走向街角一家气派的绸缎庄——“瑞祥号”。

掌柜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正满脸堆笑地招呼客人,一见这阵势,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额头瞬间冒出一层冷汗。

“官……官爷……”

他声音发颤,腿肚子都在哆嗦。

王彦根本没看他,目光扫过店内琳琅满目的绫罗绸缎,声音平淡无波,说出的话却很是冷酷。

“本官,查账。”

“查、查账?”掌柜懵了。

“奉圣谕,清查官员亲眷产业。”王彦身后一名吏员上前一步,亮出一块刻着“清吏档案司”字样的腰牌,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掌柜的,贵号东家,可是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周正周大人的妻弟?”

掌柜的脸唰一下变得惨白,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王彦的目光落在他脸上,没有任何情绪波动:“账簿、契书、历年流水,全部封存带走,店中伙计,逐一问话,记录在案。若有隐瞒……”

叶言干脆用最简单的方式,仿佛一个冷面人一般,做事只是讲究本分,毫无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