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除夕。
宫中笙歌鼎沸,宫宴如期举行。帝后高踞御座,皇室宗亲,文武百官及其家眷按品级列席,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自秋猎后,沈知意回到沈家,表面确实安分了不少,深居简出。然而,暗地里,她与萧景珩之间的书信往来却从未断绝。只是这些信件,如今十有八九都先落入了婳娘手中,由她誊抄或直接截下,送至茯苓面前。
经过上次的闹剧后,景帝虽不敢再明目张胆地炼丹修道,但不顾部分朝臣的反对,将一些道长安插进了钦天监,美其名曰观测天象,祈福国运。
平日里他也勉强上朝,只是心思显然不在此处。朝臣们见状,知无法扭转,也只能无奈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仅如此,皇帝还下旨选秀,新纳了不少年轻貌美的妃嫔。其中一位林美人,出身不算高贵,却生得千娇百媚,且极善言辞,入宫不久便深得圣心,迅速被晋封为林嫔,风头一时无两。
此刻,宫宴之上,这位新晋得宠的林嫔,忽然将话题引向了太子与太子妃,她声音娇柔,仿佛只是无心之言:“陛下,今日除夕团圆,看着诸位殿下姐妹和睦,真是令人欣喜,只是臣妾听闻东宫至今仍未有子嗣消息,这于国本而言,似乎有些……”
她故作担忧地叹了口气,继续道:“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子嗣关乎国运。太子妃娘娘入主东宫也有些时日了,这迟迟未有喜讯。臣妾可是听说,太子妃娘娘将东宫打理得井井有条,殿下身边更是连一位伺候的侧妃侍妾都无呢。”
这话看似关心,实则句句带刺,暗讽太子妃善妒,独占恩宠,以致东宫无嗣。
皇帝近来本就因太子在朝中声望日隆而心生不快,此刻听林嫔这般话。
他捋着胡须,点点头:“爱妃所言,不无道理。太子妃贤德,但子嗣之事确乃国本,不容疏忽。”
他目光转向下首的萧景宸和茯苓:“太子,你年纪也不小了,东宫确实未免太过冷清。今日除夕,朕便赐你两位美人,好早日为皇家开枝散叶。”
说罢,也不管太子和茯苓是何反应,便挥挥手。立刻有两名打扮得娇俏动人的女子上前,对着萧景宸和茯苓的方向下拜行礼。
“儿臣(臣媳)谢父皇恩典。”萧景宸和茯苓起身,面色平静地谢恩。
众人目光在皇帝、太子、太子妃以及那两位新赐的美人之间来回逡巡,心中各有思量。这除夕宴上的赏赐,无疑是在太子妃脸上明晃晃地打了一巴掌。
宫宴结束后,皇后并未让茯苓随太子回东宫,将她留在了自己的长春宫内说话。
屏退了所有宫人,只剩下二人。皇后拉着茯苓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边。
“好孩子,今日委屈你了。”皇后轻轻拍着茯苓的手背,叹了口气,“皇上他近来心思越发难以捉摸,今日之事,你莫要往心里去,更不必与那两个人计较,失了身份。”
茯苓垂眸,轻声道:“母后言重了,臣媳明白的。”
皇后看着她的模样,眼中怜惜更甚。她沉吟片刻,声音压得更低,语重心长道:“茯苓,你是个聪明孩子,有些话,本宫或许不该说。”
“这深宫之中,乃至这天下间,许多东西都是虚的,靠不住的。男人的宠爱,今日能给你,明日便能给别人。那些甜言蜜语,海誓山盟,更是最轻飘不过的东西。”
她的语气变得无比清晰而冷静:“只有握在自己手里的权力,才是实实在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