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1 / 2)

22

我与糜竺乃故交,怎会为难于他?

今日特地从泰山郡赶回,只为给即将远行的子仲贤弟饯行。

此去荆州千里迢迢,不知何年才能重逢,故而心急了些。

适才多有冒犯,还望将军海涵。

不知可否容我与子仲贤弟话别?

陶商见父亲突然变脸认怂,惊愕得说不出话来。

这里黄盖听到陶谦所言,便知对方已选择退让,当即爽朗笑道:\"陶使君何必如此客气?此事自然好商量!\"

\"使君可携贴身亲随随我前行;\"

至于身后大军,暂且驻留原地如何?

虽说他丝毫不惧陶谦数千铁骑。

甚至暗自期盼对方动手,好一举俘获数千壮丁与骏马。

但他明白,此次要务在于糜氏家族迁徙之事。

况且此时与陶谦开战,于主公大计无益。

故而未再节外生枝。

\"理当如此!\"

陶谦闻言虽暗自恼怒,心中不安,然话已出口不便反悔。

只得命副将统率大军原地待命,自领十余亲卫随黄盖至糜府,正撞见指挥搬迁的糜竺、糜芳兄弟。

\"咦?使君大人怎会亲临?\"

糜竺乍见陶谦先是一怔,心头掠过惊慌,但瞥见陶谦身旁从容自若的黄盖后,顿时安下心来,笑容可掬地询问。

是了!如今既有苏烨为靠山,更得江夏水师及黄将军坐镇,还有何可惧?

先前陶商率兵阻拦黄将军入城。

结果一交锋便溃不成军。

黄将军与江夏水师骁勇善战,岂是陶谦部众所能匹敌?

确实无需再顾忌陶谦。

不过糜竺亦不愿与陶谦彻底交恶。

毕竟日后还要倚重四海商会在徐州经营。

虽说四海商会明面上与苏烨似无太大关联。

但商会所售皆为苏烨治下物产。

若陶谦存心探查,总能发觉四海商会与苏烨方面若隐若现的联系。

倘若刻意刁难,四海商会在此地商路便难开展了。

凡事须留三分余地。

“哈哈!”

陶谦本也不想与苏烨彻底交恶,见糜竺态度缓和,当即笑道:“听闻子仲贤弟与苏州牧联姻,即将举家迁往荆州,我特来道贺!再怎么说,我也是徐州牧,算得上糜家的娘家人。以我们的交情,不来相送实在说不过去。”

这番话滴水不漏。

糜竺感受到陶谦的诚意,含笑回应:“多谢州牧大人美意!即便糜氏迁往荆州,日后仍会与大人及徐州保持往来。苏州牧辖下物产丰饶,无论是民生用品还是军械铠甲,皆远胜市面寻常货品。若大人日后有需,糜某愿为中间人,替大人采买各类物资,不知您意下如何?”

此言并非虚词。

此前陶谦便常通过糜氏采购荆州军械。苏烨麾下的炼钢与锻造技艺迭代多次,即便外售的军械仅采用初级改良技术,品质仍比寻常货色高出三五成。正因如此,荆州军械向来供不应求,诸侯皆竞相争购,却未必人人可得——苏烨有意控制产量,以防诸侯壮大过速。

“哦?”

陶谦目光一亮,果然心动:“贤弟此话当真?甚好!不知能否足量供应?眼下我急需装备五万大军的军械。”

糜竺瞥向身侧的甲十三,见其微微颔首,遂对陶谦拱手道:“此事不难。糜某即刻前往荆州与苏州牧商议,定尽快为大人筹备妥当。”

“哈哈!那便全仰仗贤弟了!”

陶谦朗声一笑,语气诚挚:“子仲贤弟,此番多谢了!”

“往后你我两家更该常来常往,切莫因相隔遥远而疏远,贤弟意下如何?”

“对了!贤弟在徐州的产业不必尽数撤走吧?”

“依我看,大可保留一部分!”

“你放心,我定会吩咐

仅凭口头承诺,陶谦仍觉不够稳妥。

最好的法子,是让糜家留下部分产业,日后来往才更便利。

军械他固然能自行锻造,但品质与苏烨所产相差甚远。

三五成装备到军中,战力便有云泥之别。

此番与臧霸交手,他已亲身体会到苏氏军械的妙处。

眼下正是机会,必须牢牢把握,确保日后能稳定采购苏氏装备。

至于先前对糜家的怨恨?

在利益面前,这些暂且不值一提。

待日后无需倚仗糜家时,再作清算也不迟。

当前最要紧的,是止损谋利。

“这……”

糜竺面露迟疑,转头看向甲十三。

甲十三微微颔首。

陶谦将这一幕看在眼里,暗自记下甲十三的样貌,打算事后查清此人底细。

他猜测,此人多半是苏烨麾下。

甚至糜家能搭上苏烨这条线,或许也与此人暗中牵线有关。

得到甲十三的示意后,糜竺拱手回应陶谦:“原本我打算将徐州产业尽数变卖迁离;”

“但既然州牧大人开口,加之我确实割舍不下徐州这边的生意,便依大人之意,留一小部分产业继续经营吧!”

“虽然后续我多半不会久留徐州……”

“不过,我会留下一些糜氏族人在此打理事务,他们随时能与我联络;”

“日后州牧大人若有要事找我,可直接联系我留在徐州的糜家管事即可。”

反正,之后他仍要替苏烨打理徐州的商业事务,参与到相关的经济运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