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1 / 2)

14

“若能开发这两处,今后粮食就再也不用发愁了。”

战乱年代,粮草便是命脉所在!

荆州虽好,但山地众多,良田远不及中原广阔,开垦起来也更为艰难。

若能掌控交州与中南半岛,粮食之忧便迎刃而解,甚至日后还能向外贩卖粮米?

唔……此事尚需斟酌。

“嗯。”

苏烨微微颔首,转而看向苏玉道:“稍后我会传令军械部与工部,命其着手建造海运及海战船只,届时将对江夏水军部分战船进行更替。”

“待新船造好,你自行去对接即可。”

“商贸之事便托付给你了。”

“至于攻取交州与中南半岛之事,就交由参谋部负责。”

说到这里,苏烨目光移向荀攸与郭嘉:“接下来这段时日,公达、奉孝,你二人需与志才、元皓等人仔细商议,尽快拟定方略。”

“同时,务必与军中将领深入沟通,查缺补漏。”

“需知交州迥异于荆州,气候更为恶劣,北方士卒未必能适应当地水土。”

“制定作战计划时,须将这些因素考量在内,选兵时优先任用南方招募的军士,尤其擅长山地作战者。”

虽说武道修炼能提升士卒的适应力,北方兵卒或许也能耐受交州环境。

但终究不如南方兵卒得心应手,不是吗?

什么?你说苏烨麾下尽是荆州兵?

并非如此!

最初那数千兵卒募自南阳,其后又收编了大批黄巾降卒。

尤其是黄巾力士中的精锐,多为北方人。

“诺!”

荀攸与郭嘉肃然应命:“主公放心,我等必尽快完善作战方略。”

“甚好。”

苏烨面露赞许之色。

关于开辟通往交州的水陆通道的计划?

需待交州平定后正式启动。

不过,荆州境内可先行规划,从长沙修筑一条通往桂阳郡、零陵郡的水泥官道。

为后续向南延伸、连通交州奠定基础。

完成与袁术的人质交接后,苏烨未在叶县久留。

安排郭嘉统筹粮饷转运事宜后,他亲率荀攸等人离开南阳,急速奔赴南郡。

经半日疾行,顺利抵达襄阳城。

见城墙已修筑过半,州牧府全面落成,官员宅邸亦建成多处。

苏烨颔首赞许:\"进度与质量俱佳!\"

\"正方、子敬、元直、元叹,诸位功不可没!\"

\"所立功勋已录入功勋阁,诸位可自行查阅。\"

\"谢主公!\"

李严等人欣喜拜谢。

付出终获认可,众人都倍感欣慰。

苏烨继而吩咐:\"眼下事务渐入正轨,不必再让四位贤才齐聚于此。\"

\"正方继续主持襄阳事务,元叹辅佐。\"

\"子敬与元直另有委任,诸位可有异议?\"

李严当即表态:\"主公明鉴!元直等人皆栋梁之材,如今属官们已能独当一面,确实不宜让顶尖人才局限于此。\"

\"即便主公不提,属下也正欲进言。\"

这番言辞发自肺腑。

经历过怀才不遇的他,最懂珍视人才之理。

\"善。\"

苏烨满意地看向徐庶与鲁肃:\"子敬、元直,南阳既已全境归附......\"

\"下一步,我们要对南阳实施全面改革,使其逐步与荆州其他郡县接轨!\"

\"这项任务需要大量人手,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能帮助你们更深入地理解我们的政策方针;\"

\"因此,我决定派你们二人前往南阳协助荀攸推行改革,可有异议?\"

单凭荀攸一人之力,要完成这项改革显然是不现实的。

而郭嘉和苏烨之后还要调回身边听用,方便随时商讨各类问题。

这并非其他人能力不足,而是他们各有重任在身。加之郭嘉性格洒脱不羁,苏烨觉得他更适合担任随身参谋一职。

\"遵命!定当全力完成主公交代的任务!\"

徐庶与鲁肃闻言大喜,当即拱手应下。

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

说明主公对他们极为器重。

只要表现出色,日后获得晋升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相比之下,襄阳这边的事务框架已经搭建完善,后续只需按部就班执行即可。

这等事务,即便能力平庸者也能胜任,他们继续留在此处反而显得浪费人才。

况且,也确实有些乏味。

\"好!很好!\"

苏烨开怀笑道:\"那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说罢,他又转向李严问道:\"正方,依你看,我何时能迁来襄阳?\"

\"这个...\"

李严略作思索道:\"至少还需三个月才能完成主要功能区和城墙建设;\"

\"届时,主公将州牧府迁来便无任何障碍。\"

\"至于大部分民居和部分商业区,完全可以等主公安顿后再继续完善。\"

\"甚好!\"

苏烨满意地点头:\"那便再等三月,静候佳音!\"

\"行啦!这次我就不多逗留了,先走一步!\"

苏烨说完,拱手告辞。

他离开襄阳城,同时派遣鲁肃与徐庶前往南阳宛城与荀攸会面。

苏烨还通过飞鸽传书通知郭嘉,命他完成钱粮调运后立即返回江陵城。

半日后,苏烨率领队伍抵达江陵城北门。

远远望见荀采领着甄姜等人在城门外等候。

\"哈哈哈!几位夫人,为夫想死你们了!\"

苏烨催马上前,翻身下马,挨个抱住荀采等人。

荀采等人羞得面颊绯红,轻嗔道:\"夫君别这样!这么多人看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