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所求者,乃韬光养晦徐徐图之!
且我军新得荆州未久,储备官吏已用去泰半,待南阳攻克后,多年积蓄的治国之才便将耗尽!
若欲继续迅猛扩张,绝非易事。
然也非全然不可扩张,若竭力而为,再取数郡亦非难事。
唯恐届时人手捉襟见肘,致新政推行出现纰漏。
不妨放缓步伐。
只需静候年余,自可培养出大批新锐之才。
如今书院与各级官学体系已成,近日更在荆襄各郡广设学府。
往后培育人才之速必将与日俱增。
不必争此朝夕。
恰可借此良机深耕荆州,将诸多储备技艺化为实绩,完成荆楚之地的百业革新。
自然,不斩袁术更是因需其日后僭号称帝,为大汉气运承负最后之劫!
待彼时过后,方可放手征伐,再无后顾之忧。
\"届时,亦可着手构建吾之运朝体系矣。\"
苏烨暗自思忖。
凭借运朝体系加持,日后即便深居府中,亦可洞察治下万物,弭平诸患。
\"属下明白了!\"
许褚顿悟道:\"确该从长计议。\"
\"哈哈!\"
郭嘉抚掌轻笑:\"仲康尚未全然领会主公深意;\"
\"袁氏资财虽丰,然此前已遭主公算计,加之历年消耗。若此次再将袁术及其南阳部众尽数俘获,恐其倾尽府库亦难偿赎金。\"
豫州士族的钱粮才是关键所在。
“最终还是要让豫州的豪强们出这笔钱!”
“那才是真正的大头!”
“直接攻占豫州的话,我们很难名正言顺地征用当地士族的钱粮。”
“不如按照现计划,让袁术去借去征。”
“这样负债的是袁术,获益的是我们,还能借此削弱豫州豪强,一箭双雕!”
主公的谋略确实高明。
郭嘉不禁为袁术默哀。
遇上这样精于算计的主公,只能怪袁术自己时运不济。
若他足够明智,早该撤离南阳。
可惜他未能看清形势。
这注定是自食其果。
听到这里,黄忠和赵云都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原来如此!
虽然主公的计谋略显狠辣,但确实令人钦佩。
许褚突然想起什么:“这计策不是和上次一模一样吗?”
“上次俘虏纪灵、孙坚时,袁术也是向南阳豪强举债赎人。”
他不禁怀疑,同样的计策竟能对袁术奏效两次?
难道袁术真的如此愚钝?
明知不敌却仍死守南阳。
这份固执倒是令人意外。
不过这样一来,又给了他们立功的机会。
许褚暗下决心要抓住这次机会,争取活捉袁术建立功勋。
“确实如出一辙。”郭嘉肯定道,“这样高效的计策值得反复使用。”
但苏烨却摇头道:“仅此一次。其他诸侯可没有袁术这般好对付。”
**
“唉……确实可惜!”
郭嘉愣了一瞬,随即苦笑着点头。
毕竟,像袁术这样天真好骗的诸侯,实在难寻。
因随行数十万百姓拖慢行程,苏烨一行耗费一日有余,才从伊阙关抵达阳人聚。
他暂将百姓安置于此,未令其南下入南阳或荆州诸郡,仅留黄忠、郭嘉驻守,自己则率典韦、赵云、许褚及铉珷营、部分铉钾军并三千青龙营将士疾行向南阳进发。
为抢占先机,苏烨赶在袁术前越过叶县,踏入南阳境内,历经数时辰终抵新野,佯作自南郡、江夏等地调兵备战之态。
实则早有筹谋——两日前便以飞鸽传书,令南郡、江夏、长沙等地驻军驰援。待其至新野时,江夏陷阵营与水师、长沙青龙营、南郡襄阳水师、邓县骁骑营已悉数集结。
暗令桐柏山中张辽、太史慈整军待发,待袁术过叶县入南阳后,即刻率麒麟军、朱雀军截断鲁阳、叶县东北退路;高顺则引陷阵营偕江夏水师登陆复阳,封锁东南。
如此,袁术便如瓮中之鳖。
苏烨抵新野半日后,暗卫以金雕传讯:袁术军已过叶县,正朝宛城行进。
他当即下令:“命张辽取鲁阳,太史慈夺叶县,绝其东北退路!”
---
“此外,我军立即整装出发,前往宛城阻击袁术,绝不能让他顺利进入宛城。”
“切记,务必生擒袁术,能否大获全胜,全在此一举。”
苏烨果断下令。
他不再打算强攻宛城,而是计划在途中设伏,一举擒获袁术。
“遵命!”
赵云、许褚、张合、文聘等人齐声应命。
大军随即行动,仅用一个小时便集结完毕,全速向博望坡进发。
经过大半日的急行军,部队成功抵达博望坡,并在两侧设下埋伏。
“总算赶上了!多亏袁术行军拖沓,否则真可能来不及!”
许褚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低声感慨。
这一路疾行,全靠暗卫及时传递袁术的动向,才能勉强赶上。袁术贪图安逸,动辄休整,不愿急行军,反倒帮了大忙。
“的确。”
赵云点头附和:“如此怠慢,岂有不败之理?”
苏烨轻笑:“那就让我们给他上一课,但愿他能长记性。”
“我看难!”
许褚直言不讳:“这已不是初次交锋,上次折损数万大军和大将,他仍毫无警觉,往后恐怕也改不了。”
他认为袁术愚钝,根本不会吸取教训。
苏烨神色一正,肃然道:“仲康,切莫轻敌傲慢!须知轻视对手,本身就是一种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