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1 / 2)

\"收工。\"

黄忠轻抚弓弦,转瞬已执刀杀入敌阵:\"贼首伏诛!降者免死!\"

声浪三叠,赵云典韦同时率军喝降。西凉残兵肝胆俱裂,转眼跪倒一片。待苏烨主力入城时,阳人聚已易主。

黄忠抱拳禀报:\"此战我军零阵亡,轻伤七人;歼敌千余,收降三千七百,缴获正在清点。\"

苏烨颔首:\"善,战利品不急。\"

“把对面的城关也控制住!”

“派探马去摸清阳人聚到伊阙关沿路的状况。”

“要画一份详尽准确的地形图!”

既然不急于攻取伊阙关,自然也不必仓促进军,先把敌情侦察明白再说。

“遵命!”

黄忠抱拳应下,转头向亲兵交代了几句,安排人手去办这件事。

处置完军务,黄忠又请示道:“主公,这些俘虏和缴获的粮秣、战马怎么安排?还是照常送往新野吗?”

“对。”苏烨颔首道,“调五百铉钾军,仍由苏战统领,配合暗卫和商队把物资人口都押送回城。”

他转向苏战补充道:“这次回去后,再从新野调一万步兵过来。记得多备车马,不必抽调精锐,去年新编的步卒即可。”

“这些部队将来专司后勤,负责押运粮草俘虏,免得每次都要动用主力来回奔波。攻取洛阳之日不远了,到时候缴获的物资人口会更多,需要足够人手转运。”

“诺!”

苏战起初听说又要负责后勤,脸上掩不住失望——他更想冲锋陷阵。但听到后面关于洛阳的谋划,顿时精神一振,抱拳领命时声音都洪亮了几分。

“明日卯时再启程吧,今晚好好休整。”苏烨看着弟弟期待的神情,暗自点头。

这小子带兵的本事渐长,就是性子还得磨炼。求战心切是好事,但切忌急躁冒进。

翌日拂晓,苏战便带着五百铁骑,押送着黑压压的俘虏队伍和满载的粮车战马离开阳人聚,向南阳方向迤逦而去。

待队伍消失在尘土中,苏烨转身对众将道:“咱们也该动身了,去会会伊阙关的守军。”

“得令!”赵云等人齐声应诺。

黄忠等人接令后,在阳人聚留下千名铉珷营士兵驻守。苏烨则率主力部队行进半日,抵达伊阙关前。

望着这座雄伟关隘,苏烨轻轻摇头:\"伊阙关虽不及虎牢关险峻,却也易守难攻。若换作其他诸侯,短期内恐怕难以攻破。\"

\"确实如此。\"黄忠附和道,\"单是关前的伊水就构成阻碍,这段河道已进入守军射程范围。\"

郭嘉目测后提出建议:\"可用军械部研制的浮桥二号架设通道。不过此次未随军携带,需就地赶制。\"

他又转向苏烨询问:\"军中可有精通此道的匠人?\"

\"带了数名工匠,\"苏烨答道,\"再调派士兵协助即可。实在不行,我亦可亲自动手。\"实际上,在器械制造方面,苏烨堪称军中翘楚,连黄承彦等人都望尘莫及。

郭嘉连忙劝止:\"此等杂务交由下属办理即可。主公如今贵为统帅,若事事亲力亲为,岂不显得臣下无能?\"

\"也罢。\"苏烨微微颔首,\"就命工匠赶制十座浮桥,务必备足防火措施。另外,可同时打造简易投石机、箭塔和冲车。我们尚有一个多月时间,不妨稳扎稳打。汉升正好借此机会操练兵马。\"

\"末将遵命!\"黄忠等人欣然领命。

此时,伊阙关上的守军严阵以待。

李暹望见苏烨军马抵达关外五里便安营扎寨、操练兵马打造器械,不禁满腹狐疑:\"苏烨究竟意欲何为?莫非打算在此地长期驻扎?连试探性攻城都不做,当真是来攻打我军的?\"

他百思不得其解。

副将谄媚道:\"或许是被这雄关险隘震慑,又或是畏惧将军威名?\"

李暹虽是年轻将领,其地位多赖叔父李傕提携。听得这番奉承,不由得意道:\"说得好!素闻苏烨号称名将,今日观之,不过尔尔!\"

\"但凡知兵者,总该先探虚实。如今这般作为,倒像个不通兵法的外行人!\"他嗤笑着摇头,\"但这对本将军倒是好事。正好用他的项上人头来扬我威名!\"

恍惚间,他仿佛已看见自己斩下苏烨首级、名震天下的场景。届时,再无人敢说他倚仗叔父权势了。

两日后,虎牢关前。

\"苏烨那边可有军报?\"袁绍召来情报官询问。

\"回禀主公,苏将军两日前已攻取阳人聚,此刻想必兵临伊阙关下。\"

袁绍冷笑道:\"你也太抬举苏烨了!伊阙关虽不及虎牢险要,终究是洛阳八关之一,岂是轻易可破?除非守关西凉军尽是酒囊饭袋,否则苏烨即便强攻,没两月工夫也休想拿下!\"

他认可苏烨麾下军队战力出众,比自己这边的兵卒强出许多。

当然,这不过是袁绍个人的想法。

可他就这水平了。

\"主公明鉴!\"

负责情报的官员立即奉承了一句,接着问道:\"那是否需要频繁派人催促他尽快攻下伊阙关,多施加些压力?\"

\"这样既能加大他的损失,也能削弱其兵力?\"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