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点出宝剑的来之不易与珍贵,暗喻人才需千锤百炼。)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极尽描绘宝剑装饰之华美,剑匣如琉璃,纹饰如莲花金环映月,光彩夺目。)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写宝剑生逢太平盛世,有幸被君子佩戴用于防身,暗含对清明时代的向往。)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刻画剑身内在的神韵,暗光流转如青蛇,纹路片片似龟鳞,古朴而神秘。)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言此剑不仅与游侠为伴,更曾追随真正的英雄,身份不凡。)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笔锋一转,慨叹宝剑中途被遗弃,埋没在荒芜之地,充满不平之气。)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最后两句,石破天惊!即使被尘土埋没,暂时无用武之地,但宝剑的锋芒锐气,依旧每夜直冲云霄!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豪情、何等的坚韧不拔!)
郭震吟诵之时,时而缓步沉吟,时而扬臂昂首,将诗中宝剑的辉煌、沉寂、不屈与冲天豪气,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最后一句“犹能夜夜气冲天”,他几乎是长啸而出,声震四野,连篝火都仿佛随之猛地一旺!满座皆被这澎湃的诗情与豪气所感染,即使是不通文墨的商队护卫,也能感受到那股不甘沉沦、期待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一时间竟忘了喝彩,沉浸在那诗剑交织的意境之中。
这便是后世传诵的《古剑篇》雏形,在此情此景之下吟出,更添几分苍凉悲壮与豪迈不羁。
吟罢,郭震收势而立,微微喘息,目光炯炯地看向东方墨,其中既有展示才情的期待,更有对知音品评的渴望。
东方墨静听良久,手指无意识地在膝上轻轻叩击,仿佛在回味那诗的韵律与精神。片刻后,他举杯再次向郭震致意,眼中的欣赏之色不再掩饰:“郭兄此诗,以剑喻人,托物言志。剑胆琴心,气冲霄汉。尤其末句‘犹能夜夜气冲天’,非胸有丘壑、志存高远者不能道也。宝剑尘埋,终难掩其锋芒;英雄未路,必有腾达之时。此诗此志,当浮一大白。敬郭兄,敬这不屈的冲天剑气!”
他这番话,不仅点出了诗歌的精髓,更道破了郭震的心志。郭震闻言,心中大为震动,知己之感油然而生,激动之下,再次满饮一杯,朗声道:“知我者,东方兄也!”
篝火跃动,映照着两张同样卓尔不群的面庞,一杯浊酒,一首豪诗,无形中已将两人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沙普尔老人等人虽不能完全领会其中深意,但见两位恩人相谈甚欢,也倍感欣慰,宴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夜空下,大漠中,这小小的绿洲营地,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对侠义的感激,以及一种文人侠士之间惺惺相惜的温暖氛围。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