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平凡青云路 > 第24章 蛰伏与织网

第24章 蛰伏与织网(1 / 2)

寒风依旧凛冽,但朱福友的心境却悄然发生了变化。郑老被威胁一事,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提醒着他现实的残酷。直接对抗无疑是螳臂当车,但他并非只能坐以待毙。

既然明着卖药行不通,那就换个方式。

他首先找到了陈丰兵,神色严肃地叮嘱他:“丰兵,从今天起,咱们那药粉和驱寒粉,暂时不公开卖了。以前常买的老主顾要是私下问起,你偷偷地、分散地卖一点,量要少,别声张。价钱……还按原来的,不涨。”他知道,那些底层苦力是真的需要这点便宜药,不能断了他们的念想。

陈丰兵虽然不解,但对朱福友的话向来言听计从,重重点头:“哥,俺懂了,俺悄悄的,谁也不告诉。”

公开的售卖停止了,“朱小哥的药粉”仿佛昙花一现,渐渐淡出大多数人的视线。只有少数最相熟的苦力和邻居,还能通过隐秘的渠道偶尔得到一点。收入锐减,但安全性提高了。

接下来,朱福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篾匠铺的工作中。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完成王老篾匠交代的任务,而是开始更加主动地观察和学习。观察王老篾匠如何与不同的客人打交道,如何报价,如何应对挑剔;学习铺子里每一种竹制品的制作诀窍和潜在利润。

他发现,王老篾匠虽然手艺精湛,但性格使然,并不善于主动推销和开拓。铺子里大多做的还是熟客生意,或者等客上门。一些利润较高、需要更精细工艺的物件(比如他之前尝试刻花的礼盒、或者现在做的手捂子),因为耗时长、要价高,接的单并不多。

“老伯,”一天休息时,朱福友状似无意地提起,“我看上次给茶馆做的那个带吉祥纹样的茶托,老板好像挺喜欢。要是咱们能多做几样不同的花样,或者……接受定制一些更精巧的小玩意,比如女士用的首饰盒、文人用的笔筒什么的,是不是能多招揽些客人?”

王老篾匠瞥了他一眼,慢悠悠地喝了口热茶:“花样多了,费工。价钱高了,没人要。定制的?麻烦!万一客人不满意,扯皮拉筋,还不够呕气的。”

朱福友知道老人说的是实情,也是大多数手工艺人的保守心态。但他没有放弃,继续道:“咱们可以先试着做一两样精致的放着,有人问就推荐,没人问也不亏。至于定制……可以收点定金,约定好样式再动手,白纸黑字写清楚,应该能少些麻烦。”

王老篾匠沉吟了片刻,没有立刻反对。这段时间,朱福友的踏实、聪慧和进步他都看在眼里。这少年似乎总有些不一样的想法。

“随你折腾吧。”最终,老人摆了摆手,算是默许了,“别耽误了正经活计就成。”

得到了师傅的默许,朱福友开始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进行他的“创新”。他不再局限于郑老医书上的传统纹样,开始尝试将前世记忆中一些简约、雅致的设计元素融入竹编和刻花中。一个线条流畅、只在盒盖一角刻上一支抽象兰花的首饰盒;一个将竹节天然形态巧妙利用、做成山水意象的笔筒……

这些作品耗时明显更长,对技艺要求也更高。但朱福友乐此不疲,他将这视为对自身技艺和“本源生机”控制力的极致锤炼。每一次成功的雕刻和编织,都让他对力量的掌控精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