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消息很快在创投圈传开。第二天,苏晚晴就接到了好几个电话。
\"听说你和杨帆闹翻了?\"一个投资人语气惋惜,\"太可惜了,校园优选本来很有潜力的。\"
\"需要帮忙介绍新工作吗?\"另一个投资人\"好心\"提议,\"我认识几个大厂,以你的能力应该不难。\"
在很多人眼中,离开校园优选意味着她的创业失败了。
就连一直支持她的韩梅梅也有些担心:\"晚晴,外面都在说我们......\"
\"说我们失败了?\"苏晚晴接过话头,微微一笑,\"让他们说去吧。\"
她打开电脑,调出\"山海\"独立运营第一周的数据:
·新增订单:1,285单
·销售额:9.8万元
·代理补货量:15.6万元
·客户复购率:35%
\"这是失败的样子吗?\"她指着屏幕问。
韩梅梅睁大眼睛:\"比在校园优选时还要好!\"
\"因为我们更专注了。\"
但外界的质疑依然存在。最让她痛心的是,一些原本关系不错的业内人士开始疏远她。创投圈的聚会不再邀请她,媒体采访也被取消。
\"这就是现实。\"她在日记中写道,\"当你失去平台光环,很多人就会忘记你的价值。\"
更现实的挑战是资金压力。独立运营意味着所有成本都要自己承担:工资、房租、供应链押金......
月底发薪日前,财务总监来找她:\"苏总,现金流有点紧张。\"
苏晚晴看着报表上的数字,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月我的工资先不发,优先保证团队的薪资。\"
这个消息不知怎么传了出去,第二天就有猎头来挖角:\"苏总,以你的能力,何必苦苦支撑?某大厂愿意出百万年薪。\"
她婉言谢绝。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一周后。义乌的李厂长主动联系她:\"苏总,听说你独立运营了?我这边可以给你更优惠的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