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派人去查过,林渊这几天,除了老李送饭,没跟任何人接触过。王正国那边也毫无动静,似乎默认了档案局内部的“工作安排”。
这小子,到底在搞什么鬼?
他决定派人去“慰问”一下。
编研科的刘主任,一个惯于溜须拍马的中年男人,领了这个任务。他带着水果和饮料,装出一副关怀备至的样子,敲开了档案库的门。
“小林啊,杨局长听说你辛苦了,特地让我来看看你。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啊!”刘主任满脸堆笑地走进去。
林渊放下手里的地方志,站起身。
“谢谢刘主任,也替我谢谢杨局长关心。”他的语气不卑不亢。
刘主任的目光扫过那堆整理好的档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嘴上却说:“哎呀,小林,你这……进度可有点慢啊。这都第五天了,离一周的期限,可没剩几天了。要不要我给你派两个人来帮忙?”
这是试探,也是施压。
林渊笑了笑,没说话。他只是随手从整理好的那堆档案里,抽出一本,递了过去。
“刘主任,您是咱们局里的老前辈,业务精通。我这刚整理完2014年的城建规划类档案,正好有个问题想请教您。”
他的“官威光环”在这一刻悄然开启,虽然只是初级,但配合他平静而锐利的眼神,竟让刘主任心中一凛。
“您看,这份《关于滨海大道沿线景观带改造的补充说明》里,提到了要采用‘法桐-7型’作为行道树。但我查阅了同年林业局的引进目录,当年根本没有引进过这个树种。反倒是两年后,城建地产承建的‘滨海一号’楼盘,大规模使用了这种树。您说,这是不是我们档案记录上出了什么疏漏?”
刘主任的额头上,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哪懂什么树种!他就是一个混日子的,平时连文件都懒得看。
林渊这个问题,看似是请教业务,实则是一把锋利的刀子,戳穿了他“业务精通”的假面。他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这个……那个……可能是……笔误吧。”
“哦,笔误啊。”林渊点了点头,收回档案,语气平淡,“我还以为这里面有什么说道呢。看来是我想多了。刘主任,您慢走,我这儿灰大,别脏了您的衣服。”
刘主任如蒙大赦,几乎是落荒而逃。
他回到五楼,向杨坤汇报时,脸色还是煞白的。
“局长,那小子……有点邪门。他好像……真的在整理档案,而且……什么都知道。”
杨坤的脸色,彻底阴沉了下去。
他不知道,林渊的平静,根本不是伪装。
这五天,林渊的大脑就像一台并联了无数处理器的超级计算机。
一部分算力,在“高级明察秋毫”的辅助下,对那十年的档案进行着扫描、索引、归类。他不需要亲手去翻阅每一份,系统就能帮他完成90%的工作。他要做的,只是将系统处理好的结果,物化成现实。对他来说,整理档案,不过是体力活。
而他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另一项更重要的工作中——为李曼建立“人物档案”。
他看地方志,是为了了解滨海市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脉络。
他翻阅人事档案,是为了梳理李曼的每一次晋升轨迹。
他查阅会议纪要,是为了分析她在历次重大事件中的立场和发言。
一个人的过去,就藏在这些无人问津的故纸堆里。
当林渊将最后一本关于李曼的资料看完时,他的脑海中,已经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人物模型。
一个出身普通,凭借自身能力和手腕,在男性主导的官场里一步步艰难攀爬上来的女人。
一个在多个关键节点,都与“城建地产”的项目有过交集的女人。
一个……在八年前那场秘密听证会之后,被迅速提拔为副处级的女人。
林渊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谜底,似乎已经揭开了一半。
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距离七日之期,还剩最后一天。
是时候了。
他拿出那个加密手机,找到王正国的号码,编辑了一条短信。
短信的内容,只有短短一句话。
“鱼太大,网有洞,我缺一根缝补的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