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纸堆里的魔鬼(2 / 2)

王浩的报告中提到,他在九月底“成功协调”了与邻市“宏发建材”的采购合同,为市里节约了百分之五的成本,被评为先进个人。

而杨坤的报销单显示,他于十月十二日赴省城“学习”,报销了三天的住宿和交通费。但其中一张出租车票的终点,却不是省城的任何一个政府单位或酒店,而是邻市的“金海湾国际会所”。

更关键的是,林渊的脑海里,如同搜索引擎一般,自动关联出了第三条信息——“宏发建材”的法人代表,姓金。

一个大胆的推论瞬间在林渊脑中成型:杨坤所谓的去省城学习,实际上是借道去了邻市,在金海湾会所,与王浩及那位“宏发建材”的金老板,进行了一场分赃性质的密会!

这个发现让林渊的后背渗出一层冷汗。

这两人,比他想象的还要狡猾,关系也比他想象的更深。这种跨地区、跨部门的勾结,查证的难度极大,若非有“中级明察秋毫”这种逆天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将这两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就在他准备深挖这条线索时,办公室的门,再次被推开了。

这一次,来人没有敲门。

杨坤阴沉着脸,走了进来。他身后跟着一脸幸灾乐祸的办公室副主任,李曼。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被抽干,温度骤降到了冰点。

杨坤没有看林渊,而是绕着那座“纸山”走了一圈,皮鞋踩在地板上,发出“哒、哒”的声响,每一下都像是踩在人的心跳上。

“小林啊,辛苦了。”他终于停下脚步,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眼神却像淬了毒的冰锥,“一夜之间,就给我们江城的官场,扔下了一颗大炸弹。真是年轻有为,后生可畏啊。”

李曼站在一旁,嘴角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冷笑,看着林渊的眼神,像在看一个已经宣判了死刑的囚犯。

“杨局,我只是在履行我的职责。”林渊站起身,不卑不亢。

“职责?”杨坤冷笑一声,他伸手拿起桌上一份发黄的卷宗,用手指弹了弹上面的灰尘,“你的职责,是整理档案,不是当警察,更不是当英雄。刀子太快,是会伤到自己的。有时候,甚至会断掉。”

赤裸裸的威胁,不带任何掩饰。

林渊沉默不语,只是平静地看着他。

看到林渊这副油盐不进的样子,杨坤眼中的阴鸷更浓了。他知道,单纯的恐吓已经没用了。

他话锋一转,脸上又换上了那副“和蔼”的表情:“不过,你这次确实也算立了功。局里讨论过了,觉得你是个可造之材,不能总埋没在这些故纸堆里。正好,市里准备筹办一个‘建城七十周年历史回顾展’,要从各大单位抽调精英,负责史料的整理和发掘工作。我向市里大力推荐了你,由你来牵头负责我们规划局这部分的史料搜集。”

李曼立刻在一旁帮腔:“林渊,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是杨局长爱惜你的才华,特意给你争取来的机会。这可是政治任务,办好了,前途无量啊!”

林渊心中冷笑。

一个比整理十年档案更恶毒的阳谋。

历史回顾展的史料,时间跨度七十年,内容包罗万象,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档案库最深处,很多甚至没有归档。要把这些东西找齐,难度比大海捞针还大。

而且,这是“政治任务”。

办好了,功劳是领导的。办不好,哪怕只是缺了一份不起眼的资料,那顶“政治任务执行不力”的大帽子扣下来,就足够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这是要把他从一个火坑,推向另一个更深的深渊。

“怎么样?有没有信心?”杨坤盯着他,像一条等待猎物屈服的毒蛇。

“感谢局长的信任和栽培。”林渊脸上露出了“受宠若惊”的表情,“我一定竭尽全力,完成任务。”

看到林渊“服软”,杨坤的脸色才稍稍缓和。他满意地点了点头,伸手在林渊的桌子上轻轻拍了拍,正好碰到了那个廉价的塑料笔筒。

“好好干,年轻人。我看好你。”

说完,他便带着李曼,转身离去。

办公室里,重归寂静。

林渊脸上的表情,在门关上的一刹那,瞬间变得冰冷。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被杨坤碰过的笔筒上。

“中-级明察秋毫”的能力,让他产生了一种极其细微的、不和谐的感觉。

他缓缓伸出手,将笔筒拿了起来。他的视线聚焦,放大,再放大。

在笔筒底座的内侧边缘,一个与塑料底色融为一体的凹槽里,他看到了一个比米粒还小的黑点。

黑点的正中央,有一个几乎无法用肉眼分辨的,针尖大小的孔洞。

那是一个微型摄像头和拾音器的组合体。

窃听器。

他们不仅要把他困死,还要监控他的一举一动。

林渊的血液,一点点冷了下去。他知道,自己已经不是在与几个贪官斗,而是在与一个组织严密、手段狠辣的犯罪集团为敌。

而他,就是他们眼中那只被困在玻璃瓶里,随时可以被观察、被处死的……小白鼠。

ps:被置于24小时监控之下,林渊该如何破局?是将计就计,还是想办法拆除这个“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