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狱之中,继何士晋、陈所学等谋反文官之后,又有新的人被押入牢中。
他们将在三日后正午时分,于百姓面前公开行刑。
这几位“客人”是李成梁之子李如柏、李如桢,还有已在牢中囚禁多年的前辽东经略杨镐。
朱由校以“丧敌辱国、败坏国事”之名,判杨镐五马分尸;李氏兄弟则因“通敌、养寇、畏战”等罪,判处腰斩,并诛三族;另下令掘开李成梁坟墓,鞭尸后悬挂辽阳城头,以儆效尤。
他的用意再明白不过:解铃还需系铃人。
你们一个个将李成梁奉为楷模,效仿李家作风,那他便将李家的下场摆在你们面前,做个榜样。
对辽东李家,朱由校早已深恶痛绝。
李成梁早年确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被万历皇帝封为宁远伯,堪称辽东柱石,威望甚至超过皇命。
但后来的他,骄奢淫逸、虚报军功、纵敌养寇,种种恶行,十颗脑袋也难赎其罪。
难道死了就一了百了?
不鞭其尸,难消朱由校心头之恨。
以前哪怕朱由校再怎么厌恶李家,也不会如此高调地出手。尽管李家已经不再风光,可毕竟在辽东盘踞多年,这股军阀势力可谓盘根错节。
局势不同了。
明军接连在蒙古与建奴战场上取得大胜,向天下人亮出了这位年轻皇帝的底气。尤其是亲自出征赢得胜利,皇帝的威望早已今非昔比。
如果换作万历中年的李家,朱由校或许还会忌惮几分。
如今的李家,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要彻底清算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李家的主要子弟大多在京师,李成梁也葬在京城附近,要拿下他们只是一纸命令的事。
麻烦的反而是辽东那边的分支。李家在辽东军界依旧有些许亲属在列,不少将领也和李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朱由校不仅动用了锦衣卫缉拿人犯,还派马祥麟率领五千骑兵随行,如有需要,熊廷弼也会给予支援。
这时候,谁敢抗旨,那就是自寻死路。
杨镐被关在诏狱多时,一见李氏兄弟也被押了进来,心里最后一点指望彻底断了。
其实他早就明白,朝中局势已经无法挽回。那些日子,朝中大臣接连被捕,他就知道,外面已经没人能救他了。
可人总爱幻想,他原以为只要李家没事,他还能保命。
现在才意识到,自己太傻太天真。
魏忠贤走进牢房,看着这些曾位高权重的官员,冷冷地说:
“等把李家和杨镐的事料理干净,你们也该准备上路了。”
袁应泰等人闻言,个个惊惧万分。
魏忠贤话还没说完,袁应泰的腿就已经开始发抖。
刘一燝和叶向高虽也心惊,但毕竟年事已高,对生死早已看淡,尚能保持镇定。
“厂公!厂公,求您救我一命!我愿为您做牛做马,万死不辞!”
陈所学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见魏忠贤进来宣布他们死期将至,立刻涕泪交加地跪地磕头,苦苦哀求。
魏忠贤回头看了他一眼,满脸厌恶,啐了一口,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等魏忠贤离开后,看守的番役开始调侃这些昔日的官员:
“这些当官的,也怕死啊?我还以为他们一个个都正气凛然呢。”
“哈,平日装得多么清高,整天满口仁义道德,原来这就是他们的‘圣人之道’?”
另一个也笑骂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