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风闻奏事?!(2 / 2)

这些言官只要有一丝借口,便可批评皇帝、攻击内阁六部,甚至指责武将勋贵,几乎没有他们不敢说的。万历皇帝当年就深受其扰。

宫门外很快传来那人的惨叫声。不用看都知道,锦衣卫这次是动了真格。三十杖下去,轻则重伤,重则丧命,就算捡回条命,恐怕也得卧床三月,仕途算是彻底断了。

见人已拖走,戴彭又开口道:

“陛下仍未说明,为何要把学院设在国子监,又为何要把京师国子监的学生调往南京?”

朱由校语气平静地说:

“朕已查过,南京国子监的学生人数稀少,若要补充,耗时又费力。距离下一次会试还有一年,不如直接从北京调配。”

“如今朝廷所录监生童生已经满额,朕不能坏了规矩。之所以将学院设在国子监,是不想让这块好地方白白荒废。”

戴彭略显疑惑:

“若真如此,陛下为何还要另设学院?”

“戴大人,陛下此举是为国家长远考虑。如此变通,不就是为了给更多学子机会?你可知天下多少读书人日夜期盼着能参加会试?”

徐光启见状也站出来支持,不能让陛下一人承担压力。

戴彭心中暗骂,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名额还是那么多,不过是多些人去陪考罢了。

见戴彭沉默,一名御史接着说道:

“陛下即便如此,也应沿用旧制,恢复官学、军学、民学!”

“岂有此理!若真恢复三学,与国子监有何区别?那皇明学院不过是换个名号罢了。”

“我看恢复三学只是幌子,真正目的是恢复官学制度!”

王象乾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对方的真实意图,那御史顿时语塞。因为他所言正是对方的目的。

官学制度牵涉的是他们的后代能否继续走科举之路,入朝为官。王象乾一向坚定支持皇帝,这早已不是秘密。

戴彭冷笑回应:

“元辅此言差矣。三学乃太祖所立,我等岂能轻易废除?”

内阁次辅徐光启随即反驳:

“你要明白,学院与国子监本就不同。学院自然不应照搬旧制,何来违背太祖之制一说?”

“陛下创办的学院,是给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更多机会,让天下读书人都站在一个公平的位置上,不是为了给某些人开后门!”

这一句话落下,对方彻底没了声音。

徐光启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们实在找不出理由再争辩。

见他们不再反驳,朱由校觉得是时候正式宣布了。

他看了王朝辅一眼,做了个手势,然后闭上眼,继续沉默。

王朝辅立刻会意,拿起一卷文书,高声宣读,那是皇明学院六大门科目的具体内容。

等念完之后,朱由校语气平静地问:

“学院的运行机制和各项制度,都听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