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双簧(1 / 2)

许长生那声泪俱下、字字血泪的控诉,如同一柄无形的重锤,狠狠砸在醉梦楼每一个人的心头。

这其中,既有许长生的真情实感,也有为了添加影响力,让众人更加幸福,更加融入其中的几分演技。

幕布上那惨绝人寰的屠城景象,与他嘶哑却坚定如铁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令人窒息的悲壮画卷。

整个大厅,陷入了一种极致的、死一般的寂静。

唯有那影像中隐约可闻的惨叫与哭嚎,还在无声地刺激着每个人的耳膜。

无数文人面色惨白,身体因愤怒与悲伤而微微颤抖。

更有感性者,早已红了眼眶,拳头紧握,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好,很好,就这样…所有人的情绪都是对的…许长生看了两眼,脸上的表情变得更加悲壮。

先前那些对许长生动机的种种猜测、质疑,在此刻这血淋淋的证据与合情合理的推论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如此可笑。

敬佩!震撼!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担忧!种种复杂的情绪,在每一道投向许长生的目光中流转。

酒玖姑娘与梦可儿依偎在一起,两双美眸痴痴地望着窗口那道挺拔而悲怆的背影,眼中充满了无尽的崇拜与…心疼。

特别是酒玖,枫林城她是去过的,还在那城中,和许长生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没想到她才离开没多久,那座城居然遭受如此的苦难。

楚莺莺也早已没了之前的活泼,一双大眼睛里水光涟涟,她看着许长生,眼神中异彩连连,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敬佩与…一丝朦胧的情愫。

这位许先生…不仅是才华横溢…更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就是有点…就是有点风流了。

楚莺莺的目光看了梦可儿和酒玖两眼。

楚云轩此刻却是脸色发白,嘴里阵阵发苦!

完了…这下真是捅破天了…许兄啊许兄,你这哪里是人前显圣,你这是要把整个长安城都搅个天翻地覆啊。

他仿佛已经看到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正在形成。

皇甫梵律更是呆立当场,一张英气的俏脸上满是震惊与…恍然。

原来…原来他早就计划好了一切…他搞出这么大阵仗,根本不是为了什么人前显圣,也不是单纯为了睡酒玖…他是在利用太子和大皇子的影响力!他的心思…竟然如此深沉。

一股莫名的寒意,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钦佩,在她心中升起。

太子夏丹青与大皇子夏鸿运,此刻的脸色都是凝重到了极点。

两人心中同时涌起一股强烈的棘手之感!

许长生这一手,简直是把他们架在了火上烤。

当着这么多文人的面,抛出如此惊天大案,证据“确凿”,情节惨烈,诉求正义!

这根本就是一道阳谋!

若不帮?今日之事,必然会通过在场这些文人之口,迅速传遍整个长安城。

届时,他们“漠视冤情”、“畏惧权贵”的名声就坐实了。

必将大失文人之心,声望一落千丈。

可若帮了…此案牵扯之广,利益之深,简直难以想象。

河、沧两州的官场必然地震。

朝中不知有多少官员要因此丢官去职,甚至…人头落地。

这背后的阻力与反扑,将是空前的。

一个处理不好,便是引火烧身。

许长生选择的这个时间点太毒了!醉梦楼诗会,汇聚了长安城大半有影响力的文人。

翰林院、国子监、逐鹿书院…这些人的笔杆子和嘴巴,足以在短时间内将此事的影响力扩大到极致。

沧州那边想捂盖子,根本不可能了。

关键就连两人都有点不知道,这要是真的官场地震,那其中有些会被摘下头颅的官员,有没有自己麾下的人。

如果那其中有自己麾下的官员在如此时刻,他们究竟是保其一命,还是痛下杀手以证立场?

抉择两难。

楼下的议论声渐渐响起,从最初的死寂,变成了压抑的嗡嗡声,随即越来越响。

“苍天有眼啊!此等惨案,必须严查!”

“二十万冤魂…若不讨回公道,我辈读书人,有何颜面立于天地之间!”

“许先生大义!孤身赴京,为民请命!我等佩服!”

“请太子殿下!大皇子殿下!为我等黎民百姓做主!”

“彻查贪官!严惩蠹虫!”

有热血的年轻文人已经忍不住高声呼喊起来!

群情渐渐激愤!

面对这汹涌的民意,许长生脸上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疲惫与悲悯,他向着四周拱手,声音沙哑道:

“多谢诸位高义!许某…并非想哗众取宠,也非欲借此扬名。”

“实在是…势单力薄,人微言轻。

若不借此机会,将此事公之于众,让更多人知道枫林城的冤屈…只怕…那二十万冤魂,将永无昭雪之日!”

“许某今日之举,若有唐突之处,还望海涵。

一切,只为…讨还一个公道。”

他的话语,更是赢得了不少人的同情与支持。

随即,他再次转身,对着太子与大皇子所在的方向,深深一揖:

“许某再次恳请两位殿下!

念在那二十万冤魂的份上!为我枫林城百姓…做主!”

这一下,压力彻底给到了太子与大皇子这边。

两人脸色阴沉,都没有立刻开口。这个头,谁先开,谁就可能率先卷入这滔天漩涡。

大皇子夏鸿运眼神闪烁,心中甚至闪过一丝后悔。

早知此子是个如此大的麻烦,刚才就不该出言招揽…

对比许长生可能带来的助力,这背后的麻烦似乎更让人头疼。

他暗中给身旁的六皇子夏彦昂使了个眼色。

六皇子会意,他身为弟弟,有些话由他来说,比大皇子亲自开口,回旋余地更大。

他上前一步,来到窗口,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质疑,高声道:

“许先生!你所言之事,确实令人发指!本王与皇兄亦是愤慨不已!”

“但是…”他话锋一转,“你口说无凭!这影像的确能证明,叛军屠城证明这帮叛军是有多丧心病狂,可要以此证明两地官场,就要指证两州官员通敌卖国、酿此惨案…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若无其他确凿证据,就让大皇子殿下贸然插手此事…只怕不仅难以服众,反而会打草惊蛇,让真正的罪魁祸首逍遥法外,甚至…会让殿下落人口实,说殿下偏听偏信,干扰地方政务啊。”

他这话,听起来合情合理,站在了“程序正义”和“稳妥行事”的角度,试图为大皇子挽回一些主动,至少是一个台阶。

司空明听到六皇子的话,忍不住嗤笑一声,摇了摇手中的折扇,低声道:“蠢货…大皇子那边…果然坐不住了。居然让六皇子当这个恶人。”

太子夏丹青嘴角也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大哥…你还是沉不住气啊。

他瞬间决定,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此时谁先质疑,谁就容易在那些热血文人心中留下“推诿塞责”、“不敢担当”的印象!

这正是他乐见其成的。

许长生听到六皇子的质疑,不但没有惊慌,反而在心中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

来了…就等你们问这句!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六皇子所在的方向,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殿下所言极是!如此惊天大案,岂能仅凭我许长生一人之词?”

“我此次赴京,为枫林城百姓讨还公道,并非一人前来。”

“还有一人,与我同行!她的身份,她的见证,便是最有力的证据!太子殿下与大皇子殿下…定然认得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