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暗流再起(1 / 2)

1995年的深圳,初夏的暴雨敲打着国贸大厦的玻璃幕墙。林烨站在三十二层的办公室里,望着楼下堵塞的车流,雨水在玻璃上划出蜿蜒的痕迹。老赵推门进来,西装肩头湿了一片,手里拿着一份传真。

\"林总,北京刚传来的消息,央行批准了首单资产证券化试点。\"老赵将文件铺在红木办公桌上,\"试点企业是陈家的远东集团。\"

林烨的目光扫过文件上的专业术语:\"

特殊目的载体\"、\"现金流分层\"、\"信用增级\"。他想起父亲1990年笔记里的警告:\"

当房子被切成碎片出售时,危机就不远了。\"

\"他们要把房地产贷款打包成证券。\"林烨用红笔圈出关键条款,\"

用未来的钱,圆今天的梦。\"

三天后,远东集团在香格里拉酒店举办路演。水晶吊灯下,陈立群穿着定制的阿玛尼西装,向台下投资者展示ppt:\"

我们的基础资产是长三角地区120亿按揭贷款,违约率低于千分之三。\"

林烨坐在最后一排,注意到陈立群的助理一直在调整耳麦。茶歇时,他故意碰洒咖啡,趁机将微型监听器粘在桌底。

当晚的录音令人心惊。陈立群在洗手间对人说:\"

只要续贷率达到七成,坏账就能滚下去。\"对方带着江浙口音回应:\"

可有些楼盘才打了地基...\"

危机在第一个兑付日爆发。20%的证券化产品未能按时支付收益,市场一片哗然。老赵带人调查发现,底层资产中竟有虚构的\"空中楼阁\"——某地块的抵押贷款对应的是尚未开工的项目。

\"他们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秦参谋长在加密电话里说,\"

但鼓声快要停了。\"

林烨决定主动出击。他让研究团队开发出\"资产质量评估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贷款人收入与房价的偏离度。系统结果显示,华东地区部分楼盘价格已被高估40%。

\"这是泡沫。\"林烨在行业论坛上公布研究结果,\"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陈立群当场摔杯离席。但更激烈的反击在幕后展开。第二天,税务部门突然进驻华烨查账,称接到举报有偷漏税行为。

\"调虎离山。\"老赵焦急地翻着账本。

\"不,\"林烨冷静地打开监控,\"

这是给我们送证据。\"

他调出上周的监控录像:陈立群的秘书深夜潜入财务室,在电脑上安装木马程序。技术团队反向追踪,发现木马会将数据传往远东集团服务器。

\"盗窃商业机密。\"律师兴奋地说,\"

我们可以反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