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硅料迷局(1 / 2)

1993年初春的深圳,空气中飘着海腥和工业粉尘混合的味道。林烨站在华烨光伏新建的厂房门口,看着工人们安装从德国进口的层压机。老赵小跑着过来,手里捏着份电报:\"林总,瓦克化学突然暂停了多晶硅供应。\"

林烨眉头一皱。瓦克是德国老牌化工企业,华烨85%的高纯硅料都依赖其供应。他快步走回办公室,抓起电话拨通香港办事处:\"联系备用供应商,日本德山曹达或者美国赫姆洛克。\"

三天后,坏消息接连传来。德山曹达表示\"产能已满\",赫姆洛克则直接回复\"对华出口需美国政府审批\"。更蹊跷的是,国内其他光伏企业也遭遇同样问题。

\"有人在搞鬼。\"老赵把一摞传真拍在桌上,\"硅料现货价格一周涨了三倍。\"

林烨展开世界地图,红笔圈出全球主要多晶硅生产基地。电话铃响起,秦参谋长沉重的声音传来:\"查到了,是陈家在幕后操纵。陈立群上个月在布鲁塞尔会见了全球五大硅料厂商的代表。\"

深夜的会议室烟雾缭绕。财务总监指着报表发愁:\"库存只够维持半个月生产,如果停产,刚接的欧洲订单违约金就能让我们破产。\"

\"不能停产。\"林烨用铅笔敲着桌面,\"老赵,你带人去云南,听说那里有家硅厂还能供货。我去趟上海,找有色金属研究院的专家。\"

上海硅材料研究所的实验室里,白发苍苍的吴教授指着反应釜摇头:\"国产硅料纯度不够,光伏级至少要6个9(99.9999%),我们目前只能做到4个9。\"

\"如果改进西门子法工艺呢?\"林烨问。

\"需要进口氢化炉,一台就要千万美元。\"吴教授苦笑,\"而且核心专利都在德美手里。\"

转机出现在返程的火车上。软卧包厢里,邻座老人突然开口:\"小伙子,你是搞光伏的?\"他递来的名片上印着\"中科院半导体所顾问\"。

老人从皮箱里取出份发黄的手稿:\"这是70年代我们搞的冶金法提纯技术,当时因为成本高被搁置了。\"林烨翻看手稿,眼睛越来越亮——虽然纯度略低,但成本只有西门子法的三分之一。

\"我们可以改进!\"林烨激动地握住老人的手。

\"需要钱和时间。\"老人叹息,\"而且...有人不希望我们搞成。\"

果然,华烨刚刚启动自主研发,就遭遇连环打击。先是在云南的采购组被当地黑势力威胁,接着研究院实验室半夜失火,所幸手稿备份早已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