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锤声北震(2 / 2)

一切如棋落盘,无声无息,却步步杀机。

数日后,成都朝堂之上,董允出列,手捧奏章,声如清泉:“臣启陛下,蜀中百业初兴,山泽之利尚未尽用。今白鹿寨铁炭之效已显,百姓愿自办窑坊,以助国用。恳请开‘富国九策’首策——‘山泽利民’,广设炭窑铁坊,以振民生。”

刘备览奏,含笑准奏。

诏令将发,传遍益州。

而无人知晓,那道看似惠民的政令背后,一道更深远的布局,正缓缓拉开帷幕。

夜风穿谷,白鹿寨深处的地炉阵如蛰伏巨兽,赤焰翻腾,映得整片幽谷如同炼狱。

千名铁衣营士卒赤裸上身,挥锤击砧,铁屑飞溅,锤声如雷,一声声砸在山岩上,也砸在蜀汉未来的命脉之上。

林默立于地炉之前,黑袍猎猎,目光沉如渊。

他听着这震彻山谷的锤鸣,心中却无半分激荡,唯有冷静如冰的推演——这一炉铁,不是为今日所铸,而是为明日之战;这一声声锤响,不是锻兵,是在锻命。

锻蜀汉的命,锻天下的命。

姜维快步走来,铠甲未卸,手中捧着一具黑沉沉的弩机,机括森然,箭槽密列,寒光凛冽。

“将军,请验‘连环弩’。”姜维声音低沉,却难掩激动。

林默伸手接过,入手沉重,结构精密,非寻常匠造可比。

他缓缓拉动机括,只听“咔、咔、咔”三声轻响,十支铁矢已齐列箭槽,只需一扣扳机,便是十命齐断。

“一发十矢,射程五百步,中者无活。”姜维低声道,“且拆装便捷,三人可运一具,适合山地突袭。”

林默抚过弩身,指尖划过刻于底座的极细编号——“铁一·七三九”。

他知道,这不仅是编号,更是秩序,是掌控,是未来战场上无数魏军未曾听见便已倒下的丧钟。

就在此刻,腰间玉环骤然灼热!

他瞳孔一缩,眼前景象骤变——

洛阳,军械库深处,司马懿负手而立,手中展开一幅残破弩机图样,眉峰紧锁。

身旁工匠颤抖禀报:“此物出自汉中边境,蜀人所用,射速极快,我军甲士未及反应,已倒下一片……”

司马懿缓缓抬头,目光似穿透时空,直刺蜀中:“此弩非民间所能造,必有奇匠,更必有隐军。林默……你藏得好深。”

幻象消散,林默冷汗微沁。

他并未惊惧,反而嘴角微扬。

“他知道我了……正好。”

“传令各营。”林默声音低沉,却如刀斩铁,“自即日起,每夜子时,全军操练‘三轮齐射’——第一轮遮天,第二轮断路,第三轮索命。三轮过后,不留活口。”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姜维:“再传工匠,改良箭簇,加涂蜀南毒草汁液,中者血流不止,三刻必亡。”

姜维心头一震,却毫不犹豫抱拳领命。

他知道,这不是仁义之师的手段,却是乱世存亡的铁律——仁义,得先有命才能讲。

火光映照下,林默转身望向北方。

祁山隐于云雾,如巨龙盘踞,静待苏醒。

他知道,那一战,不在城池,不在兵力,而在先机。

谁能先动一步,谁就能斩断命运的锁链。

他正欲回帐拟定下一步调度,忽闻帐外急促脚步声。

黄皓自暗道疾行而入,面色凝重,手中紧握一封密信。

“大人,急报。”黄皓压低声音,“南中三郡,近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