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沉默的力量(2 / 2)

“我想知道,在这些漂亮的数字背后,有多少企业是在靠银行贷款输血维持?有多少项目是拍脑袋决策,现在成了半拉子工程?基层反映的‘乱收费、乱摊派’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那些因为污染被群众举报的企业,是我们发展的功臣,还是未来的包袱?”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记重锤,敲在刚才那片“和谐”的帷幕上。王局长的额头开始冒汗,李副主任的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我的心跳骤然加速。周副秘书长提出的这些问题,几乎与我下午提纲里思考的核心矛盾完全吻合!甚至更加直接,更加一针见血!

他并没有引用我的提纲,甚至没有朝我这边看一眼。但他用他的方式,把我那些写在纸上的、试图用专业语言包装起来的尖锐问题,赤裸裸地摆在了桌面上。

这一刻,我忽然明白了。

在刚才长达近一个小时的汇报和讨论中,周副秘书长的沉默,并非没有主见,也并非赞同。那是一种蓄势,一种审视,一种在纷繁信息中捕捉关键点的冷静。他的沉默,比任何慷慨激昂的发言都更有力量。它迫使其他人尽情表演,从而更清晰地暴露问题所在。

而当他终于开口时,寥寥数语,便彻底扭转了会议的走向,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强行拉回到了那些被有意无意忽略的、真实而残酷的问题上。

“发展,不能只看速度,更要看质量和可持续性。”周副秘书长继续说道,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深刻的忧思,“更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透支环境资源为代价。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真正重视起来,研究透,解决好。”

他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但他的态度已经无比明确。

接下来的讨论,氛围彻底改变。王局长开始擦着汗补充一些之前忽略的困难数据,李副主任也开始提出一些更具操作性的结构调整建议。虽然依旧带着官场的谨慎,但显然,每个人都明白了领导真正的关切点。

会议结束时,周副秘书长对孙秘书低声交代了几句,然后便起身离开了会议室,自始至终,没有再看我一眼。

我坐在记录席上,久久没有动弹。手心里的汗水,几乎浸湿了笔记本的边缘。

这一次列席会议,比我之前所有的经历加起来,带给我的震撼都要巨大。我亲眼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权力运作,什么是“沉默的力量”。我看到了在高层,同样存在信息过滤和话语修饰,但也看到了,真正有分量的领导者,如何用最低调的方式,掌控最高的议题走向。

周副秘书长没有表扬我,他甚至没有提及我那份提纲。但我知道,我通过了又一次更为严峻的考验。他让我列席,或许就是想让我亲眼看到这一切,让我理解,在更高的位置上,需要具备怎样的视野、定力和魄力。

回到办公室,窗外已是华灯初上。

我回想着会议上周副秘书长那石破天惊的几句提问,回想着他之前长时间的沉默。我忽然觉得,自己之前学习的那些“发言”技巧,那些委婉、留有余地的表达,虽然必要,但似乎……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

真正的力量,或许不在于说了多少,而在于在关键时刻,有能力、有魄力说出别人不敢说的话,点出别人回避的问题。

而在这之前,你需要学会的,是更深沉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