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太平洋上的暗流(1 / 2)

1986年,春。

当龙国大地从冬日的沉寂中苏醒,万物复苏之际,太平洋彼岸的弗吉尼亚州,中央情报局兰利总部的核心地带——全球情报中心,却笼罩在一片比寒冬更甚的、凝重的阴云之下。

巨大的弧形墙壁上,数十块屏幕正无声地刷新着来自全球各地的实时数据流。

而位于中央的主显示屏,被分割成了两个独立的画面,如同两只来自太空的、冷酷的眼睛,死死地凝视着东方大陆上两个毫不起眼的坐标。

威廉·凯西,这位在里根总统面前以强硬而又自信的男人,此刻正双臂交叉,眉头紧锁,一言不发地站在这面巨型屏幕前。

他已经在这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手中的咖啡早已冰冷。

屏幕的左侧,是来自最新一代“锁眼”(KH-11)侦察卫星传回的、经过多帧叠加和超分辨率算法锐化后的、沪上长兴岛造船基地的实时鸟瞰图。

图像的清晰度,足以让他看清船坞边一名工人安全帽上的编号。

而就在那座曾经诞生了“凤凰”号万吨驱逐舰的一号船坞旁,一个更加庞大的、令人心悸的钢铁造物,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生长着它的骨骼。

那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船体分段。

“大卫,给我最新的尺寸测算。”凯西的声音打破了房间里的死寂。

一名年轻的地理空间情报分析师立刻在键盘上敲击起来,一组冰冷的数据,随即被标注在了那个巨大的钢铁构件旁。

“先生,根据最新的光学和雷达成像比对,这个单一分段的长度已经超过了六十米,宽度接近四十米。我们将其与已知的‘凤凰’号分段进行了模型对比……”分析师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没发现的颤音,“它的尺寸,比‘凤凰’号的任何一个分段,都要大上至少百分之三十。”

“我们根据已铺设的龙骨基线和目前已完成的十几个分段,进行了一个初步的计算机三维建模推演。”

随着他的操作,屏幕上,一个由无数绿色线条构成的、庞大的三维船体轮廓,缓缓浮现。

它像一头蛰伏在深海的巨鲸,其轮廓线,轻易地就将旁边的“凤凰”号模型,整个吞了进去。

“根据模型测算,这艘神秘船舶的最终长度,将超过三百米,水线宽度将达到四十米。其满载排水量……先生,这个数字可能有些……夸张,但根据我们的计算,它将不会低于七万吨。”

七万吨!

这个数字,让在场的所有分析师,都感到了窒息。

七万吨级的常规水面作战舰艇,在这个星球上,只属于一个国家——美利坚合众国。

那是“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专属吨位。

“是航母吗?”凯西的声音,冷得像冰。

“我们……无法确认,先生。”大卫摇了摇头,脸上写满了困惑,“它的船体线型,确实与我们熟悉的‘尼米兹’级或联邦的‘库兹涅佐夫’级有相似之处。但是,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滑跃甲板的结构,也没有看到任何为蒸汽弹射器预留的、巨大的开口和管道空间。它的甲板下结构,看起来……太平整了,平整得有些诡异。”

凯西的目光,移向了屏幕的右侧。

那是另一幅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来自龙国北方内陆某个戈壁深处的卫星照片。

一片荒芜的黄色土地上,一条巨大的人工疤痕,被硬生生地刻画出来。那是一条用最高标号水泥铺设的、长达三百多米的巨大跑道。

然而,这并非一条普通的机场跑道。

它的形状,极其怪异。

它的左侧,有一条以大约13度角向外延伸的、明显的斜角区域。跑道的表面,用黄色的油漆,清晰地画出了三道平行的、用于拦阻降落的标志线。

而在跑道的起始端,两条长达百米的、如同刻痕般的狭长凹槽,更是让所有航空专家都感到匪夷所思。

“一条与航空母舰飞行甲板几乎一模一样的、一比一的陆上模拟设施。”凯西喃喃自语,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他们在训练舰载机飞行员?可他们的航母在哪里?难道就是长兴岛那艘连甲板都还没铺的‘空壳子’?”

“更奇怪的是这两条凹槽,先生。”大卫将凹槽的细节放大,“我们请了海军航空兵的专家进行分析,他们也无法理解。它不是蒸汽弹射器的滑轨,结构完全不同。它看起来……更像是某种……电磁轨道炮的试验场。但是,又没有任何高能脉冲电源的配套设施。”

一个七万吨级的、没有滑跃甲板也没有弹射器滑轨的神秘船体。

一个位于内陆的、拥有着神秘凹槽的航母甲板模拟场。

这两件看似关联、却又在技术细节上充满了矛盾和无法理解的“异常事件”,像两块巨大的拼图,摆在了CIA的面前。

但他们却发现,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它们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

他们能看到龙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规模,进行着一场疯狂的军事工业动员。他们能感觉到,在那片看似平静的东方大地上,一股足以改变地缘政治格局的暗流,正在汹涌。

但他们就是看不懂,龙国人到底想干什么。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顶级的棋手,看着对手在棋盘上落下了一系列看似毫无章法、甚至自相矛盾的棋子。他知道这些棋子背后必有深意,但他就是无法勘破那层迷雾,无法预判对手真正的杀招。

这种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局势失控的焦虑,让凯西感到了一阵发自骨髓的寒意。

“把所有数据,最高加密等级,立刻传送到珍珠港。”凯西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的眼神变得锐利,“我需要知道,太平洋舰队的将军们,从一个纯粹的军事角度,如何看待这些‘无法理解的建设’。这件事,已经超出了情报分析的范畴,它正在变成一个迫在眉睫的军事威胁。”

夏威夷,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PACFLT)司令部。

阳光、沙滩、椰林,碧波万顷的太平洋,一派祥和的热带风光。

然而,在司令部那座可以俯瞰整个军港的、巨大的落地窗前,舰队司令威廉·克劳上将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惬意。

他的面前,摆着来自兰利的那两份绝密情报。

作为一名在冰冷的海水和钢铁的战舰上度过了大半生的职业军人,克劳上将的思维方式,与兰利的那些分析师们截然不同。

他不会过多地纠结于“那是什么”这种哲学问题。

他只关心一个更实际、也更致命的问题——“那东西,能对我的舰队,造成多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