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歼10的心脏(1 / 2)

ps:241终于放出来了,没看的可以去看看。

“昆仑”航母工程的正式启动,吹响了龙国向深蓝大海发起全面冲锋的序曲。

然而,姜晨比任何人都清楚,一艘再强大的航空母舰,如果甲板上没有能够与之匹配的、强大的舰载战斗机,那它也不过是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昂贵而又脆弱的“钢铁机场”。

航母的利爪,是战鹰。

航母的威慑力,最终要通过舰载机投射的火力来体现。

在“一号工程”总指挥部成立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所有人都还在为船体建造、核动力、电磁弹射等一个个“巨无霸”级别的子项目而激动不已时,姜晨却将一个看似遥远、但却同样致命的问题,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我们的舰载机,在哪里?

这个问题,像一盆冰水,浇熄了会议室里那股热火朝天的气氛。

是啊,舰载机呢?

用现役的歼-7、歼-8去上舰?

那无异于让一个拿着长矛的步兵,去驾驶一辆未来坦克,不仅滑稽,更是自杀。

它们的机体结构、起降性能、航电系统,没有一样能够满足航母弹射起飞和拦阻降落的严苛要求。

从零开始,研发一款全新的舰载机?

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一款现代战斗机的研发周期,动辄十年起步。

等到新飞机飞上天,航母可能都快要中期大修了。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汇集到了空军正在进行预研的、代号为“10号工程”的、龙国下一代主力战斗机项目上。

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在技术指标上,有潜力被改造为舰载机的项目。

于是,在会议结束后的第三天,姜晨便乘坐专机,直飞西南,降落在了那座被誉为“龙国歼击机摇篮”的城市——蓉城。他的目的地,是611所,也就是后世闻名遐迩的成飞设计所。

当姜晨走进那间略显陈旧、但却挂满了各种飞机风洞模型和气动布局图纸的设计大厅时,一位精神矍铄、两鬓斑白的老人,早已等候在门口。

他就是“10号工程”的总设计师,宋老。

“姜总师,欢迎,欢迎啊!”宋老紧紧地握着姜晨的手,那双因为长期伏案工作而布满老茧的手,温暖而有力。他的脸上,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后辈的欣赏和对技术权威的敬重。

“宋老,您太客气了,我就是来学习的。”姜晨谦逊地说道。

在宋老的带领下,姜晨参观了整个设计所。

他看到了那些正在计算机上进行着复杂流体力学计算的年轻工程师,看到了那座虽然简陋、但却承载着无数次吹风试验的低速风洞,更看到了那张铺满了整个会议室桌面的、歼-10战斗机的总体设计蓝图。

当姜晨看到那张蓝图时,即便是以他那来自未来的眼光,也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喝彩。

太漂亮了!

那是一种充满了灵气与创新的、独一无二的设计!

机头是优雅的流线型,机身与机翼采用了翼身融合技术,平滑过渡,充满了力量感。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对位于主翼之前、如同钻石般切割的鸭翼。

鸭式布局!

在1985年,当全世界的主流战斗机,还在采用常规布局或无尾三角翼布局时,宋老的团队,竟然大胆地选择了这种在当时技术风险最高、但气动效益也最好的鸭式布局!

这种布局,能为飞机提供巨大的涡升力,极大地提升了飞机的机动性、敏捷性和起降性能。这简直就是为了格斗空战和航母起降,而量身定做的完美气动外形!

“宋老,您这个设计……太了不起了!”姜晨由衷地赞叹道,“这个鸭式布局,加上大后掠角三角翼和单发单垂尾的设计,简直就是为了高机动性而生的艺术品!”

听到姜晨的赞美,宋老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但很快,这丝笑容,就变成了一种深沉的、难以掩饰的苦涩和无奈。

他将姜晨,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那是一间堆满了各种书籍和图纸的、狭小而又杂乱的房间。

“姜总师,你只看到了它的‘形’,却没有看到,它没有‘心’啊。”宋老关上门,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声音中充满了疲惫。

他从一个上锁的铁皮柜里,取出了一卷图纸,在桌上摊开。

那是一台航空发动机的结构图。

“这是我们为歼-10,配套研制的涡扇-10发动机,代号‘太行’。”宋老指着图纸,苦涩地说道,“我们的目标,是研制出一款推力能达到12吨以上、推重比超过7.5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只有这样的‘心脏’,才能让我们的‘猛龙’,真正地飞起来,才能发挥出它那套优秀气动设计的全部潜力。”

“但是……”他的声音,沉了下去。

“我们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

“我们的高温合金,过不了关。涡轮叶片,在高温高压下,工作不到五十个小时,就会出现蠕变和裂纹。我们的单晶叶片铸造工艺,迟迟无法突破,成品率低得可怜。我们的数字式全权限控制系统(FADEC),更是无从谈起,只能用落后的液压机械式控制来代替,导致发动机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都大打折扣。”

宋老抬起头,那双浑浊的老眼中,布满了血丝,更有一种英雄末路般的、深深的无力感。

“没有一颗强大的、可靠的‘龙国心’,我们的歼-10,永远都只是一条画在纸上的、无法腾飞的‘画中龙’!它所有的优秀设计,所有的潜力,都将被一颗孱弱的心脏,死死地拖累,最终,变成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平庸的‘跛脚龙’!”

为了让项目能继续下去,他们不得不做出一个最痛苦、也最屈辱的决定——暂时放弃国产的“太行”,转而以从联邦进口的、用于苏-27战斗机的AL-31发动机,作为歼-10的设计蓝本。

这意味着,他们的“猛龙”,从一出生,心脏就要受制于人。

别人随时可以“断供”,让整个项目瘫痪。

更致命的是,AL-31虽然性能优秀,但它毕竟是为苏-27那样的重型双发战斗机设计的。它的尺寸、重量、以及耗油率,对于歼-10这样一架追求高敏捷性的中型单发战斗机来说,并不完全匹配。

强行将一颗“巨熊”的心脏,塞进一头“猛龙”的胸膛,结果只能是水土不服,无法发挥出各自的全部优势。

“心脏病”,这个困扰了龙国航空工业数十年的、最顽固、最致命的癌症,在这一刻,再次成为了“昆仑”航母计划面前,一座无法逾越的万仞高山。

从成飞返回凤凰军工厂的专机上,姜晨一路无言。

宋老那双充满了绝望和不甘的眼睛,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航空发动机,是“现代工业的皇冠”,是人类科技树上,最顶端、最璀璨的那颗明珠。

它涉及到的,是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精密制造、电子控制等数十个尖端工业领域的、最顶级的技术集成。

它不像芯片,可以通过光刻机来实现“一键打印”。

它的每一个叶片,每一个轴承,都需要在极端苛刻的工艺条件下,千锤百炼,精雕细琢。

它的研发,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靠海量的资金投入、漫长的时间积累,以及无数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

在另一个时间线上,龙国的“太行”发动机,从立项到真正成熟、堪用,足足花费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空中停车、设计修改和性能起伏,被军迷们戏称为“争气机”,也曾被骂作“不争气机”。

而现在,是1985年。

“昆仑”航母,最多只有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去等待它的舰载机。

指望成飞和606所(航发所)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零开始,独立研制出一款成熟可靠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无异于天方夜谭。

姜晨知道,自己必须再次出手了。

而且,这一次,他要给的,不仅仅是一份图纸。他要给的,是一整套完整的、从材料配方到制造工艺、再到测试标准的、可以直接“复制粘贴”的“成品”!

回到办公室,他将自己关了整整一天。

这一次,他的目标,无比明确——航空发动机。

他在商城的动力系统分类里,飞快地浏览着。

【商品名称: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全套技术资料)】

【技术等级:三代】

【兑换价格:8000万系统积分】

【商品名称:F110-GE-129涡轮风扇发动机(全套技术资料)】